梁世林,馬立修,趙 永,馬一鳴
(山東理工大學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基于負載電流前饋補償的網側變流器控制
梁世林,馬立修,趙 永,馬一鳴
(山東理工大學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保證母線電壓恒定是風電系統穩定傳輸能量的關鍵,當電網受到擾動時,快速控制變流器響應,保持功率平衡,以使并網系統保持穩態運行.根據功率平衡原理,結合前饋和反饋的優點,利用小信號分析法,提出一種負載電流的前饋控制策略.引入負載電流前饋項,抵消來自系統故障下的擾動,緩和了風電系統能量失衡,保證了直流電壓穩定.系統仿真波形顯示,該策略不僅緩和了直流側電壓暫態波動,還能發出無功功率幫助系統恢復穩態運行.
風力發電;網側變流器;前饋控制;小信號分析法
風力能源切入及切出會影響系統的功率均衡和潮流分布,導致系統頻率變化,存在擴大停電范圍的風險[1-2].針對防止脫網運行,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將直流電壓穩定控制策略大致分為兩個方向:一是通過增加保護電路卸載未能傳輸的能量或補償無功功率,這需要大大增加成本,而且保護電路的投入和切除均會對系統帶來很大的暫態沖擊,適用于系統電壓深度跌落或遭遇嚴重故障情況.二是通過機側和網側聯合控制,改變風機吸收風能效率或利用風葉片慣性儲能減少對電網系統的輸送功率,使其功率平衡,保證電容電壓恒定.此類方法需要發電機的參與,會引發更多的不可控性,原則上當系統電壓發生輕微或中度跌落時,盡可能保持風力發電機的正常運行狀態.文獻[3]利用反對稱結構理論,設計網側變流器,思路新穎,但計算繁瑣.文獻[4]提出了環流控制方法解決了系統低頻環流問題,但系統成本大大增加,對小功率風力發電意義不大,適用于大功率風電系統.文獻[5]對網側變流器加入適時分段控制,提出了新型控制策略,在并網的瞬間減小對電網的沖擊,適用于大功率雙饋發電機發電并網;文獻[6]采用電壓外環和電流內環控制的雙閉環控制策略,控制系統運行在單位功率因數下,解決了不同風速條件下風電并網控制,但沒有解決系統電壓跌落帶來的沖擊問題;文獻[7]基于小信號分析法,提出了前饋控制策略,但當電壓跌落時需要機側變流器協同,增加了控制難度.文獻[8]采用卸荷電路限制直流母線過電壓,在卸荷電阻切除時會帶來電壓震蕩,適用于電網深度跌落.
本文以雙饋發電機風電系統為例,結合前饋-反饋控制的各自優點,提出改進型前饋補償策略,通過優化網側變流器控制策略,設計前饋補償系數,當電網電壓跌落時,將負載電流變化對母線電壓帶來的影響考慮在內,對電流內環的給定值進行補償,抵消來自負載變化時對直流電壓的擾動.通過MATLAB/SIMLINK搭建模型,驗證了該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風電并網網側變流器控制策略,需要建立網側變流器的數學等效模型[9].雙饋發電機定子側通常串聯一個小值電阻作為限流負載,對雙饋發電機進行模型簡化,數學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網側變流器的等效電路
網側變流器的控制目標是:(1)保持母線電壓穩定,保證功率正常傳輸,且有很好的抗擾動性.(2)保證輸入電流正弦,確保電能質量,并在故障下向系統提供一定的無功功率.
網側變流器一般采用電網電壓定向的矢量控制,即在同步旋轉坐標系下d軸與電網電壓矢量Vg重合,在此坐標系建立數學模型:
(1)
式中:Vd、Vq為變流器輸出端的在旋轉坐標dq的電壓;ugd、ugq為網側變流器輸出的dq分量;igd、igq為網側變流器的交流側的dq軸分量.
當風電并網正常運行時,由圖1可知,根據基爾霍夫定律,直流側電容傳送的瞬時功率為
(2)
(3)
Pg=udcigd
(4)
式中:C為直流電容;ig為整流器輸出電流.
要使直流側電容電壓穩定,變流器傳送功率必須保持平衡,即Ps=Pg,則udc應為常值,一般控制方法對udc采用閉環控制,把直流側電容電壓作為控制目標,通過控制d軸參考電流,實現輸出有功和無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保證功率傳輸平衡.
當電網發生小幅電壓跌落時,變流器傳輸的瞬時功率保持平衡,即
Pg=Ps+Pc
(5)
即
(6)
(7)

通過上述分析,電流狀態反饋通過系統電壓前饋補償實現了對系統電壓跌落的補償控制,這種補償策略可以維持電壓基本穩定.這個前饋補償量考慮了在風速變化條件下,造成發電機輸出有功功率變化,從而對功率傳輸不平衡造成的影響,沒有考慮負載突變時給系統帶來的擾動.負載變化時,負載電流發生變化,Ps/egd值不變,不能消除負載電阻變化引起的負載電流變化,即電流調節環設定值不夠理想.本文通過小信號模型分析法,改善反饋電流參數,將其前饋和反饋控制的優點結合起來,提出前饋—反饋控制策略,既能發揮前饋控制響應迅速的優點,又涵蓋了抑制外來擾動的長處.
控制直流側電容電壓穩定的關鍵是對d軸輸入電流控制.網側變流器是交直電流形式轉換,通過直流電容傳送能量的變換系統.由于電網系統近似無窮大,電網系統電壓基本恒定,可以通過控制d軸輸入電流大小來控制風電系統能量轉移速度.
由(1)式可知,直流側電容電壓易受負載電流iload的影響.因此,負載電流iload對于整個系統是一個外部擾動信號.在引入此補償信號前,當負載電流發生變化,直流電容電壓首先受到影響,偏離設定值,導致電容電壓與設定值偏差增大.雖然通過電壓調節環調節能夠逐漸消除這一偏差,使其重新進入穩態,但電壓調節環調節速度較慢,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這個期間動態過程會使系統功率失衡,多余的能量對其電容電壓充電,造成電容電壓波動.下面采用小信號模型方法對此進行數學分析[9].
假設直流側電容電壓值受負載和電網突變的影響,忽略功率器件的開通和關斷損耗,根據功率平衡和KCL定律,可得
(8)
3ui=Udciload
(9)
i=Kiref
(10)

利用小信號的線性化方法,令
(11)
將式(11)代入式(8)~(10),可得
(12)
忽略高次項,可得穩態和暫態等式
(13)
(14)
根據等式(14),得到小信號的控制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網側變流器控制策略的小信號控制結構圖
其中,

為消除電網突變或負載電流給直流側電容電壓帶來的干擾,在此控制基礎上引入前饋補償項,優化電流給定值,使其流入直流側電容的電流為零,避免對其電容充電,從而可以抑制電容電壓波動.此時,電容兩端功率保持平衡(忽略功率器件損耗),由式(9)、(10)聯立可得
(15)
可取前饋項iref,使輸出iu=0,使母線電壓穩定.
令iref=Iref+Δiref,代入式(15)得
(16)
整理得
IrefU+IrefΔu+UΔiref+ΔirefΔu=
忽略高次項,可得
(17)

Δiref=GIΔiload-GVΔu
(18)
根據式(18)繪制前饋補償控制的小信號結構圖,如圖3所示.

圖3 網側變流器前饋補償控制的小信號結構圖
由圖3可知,負載電流iload在此控制系統中作為擾動輸入,通過前饋系數放大倍數后作為電流內環設定值的補償量,它的符號和大小反映了流經雙饋電機轉子回路能量的方向和大小.為了抑制電網電壓跌落以及負載電流對風電并網系統帶來的擾動,本文基于小信號電流模型法,提出了一種帶負載電流前饋補償控制的網側變流器控制策略.其中GI為前饋控制器.
圖4為網側變流器控制策略圖,電流環有功電流指令由直流母線電壓外環給出,通過控制直流母線電壓穩定間接實現功率傳輸平衡.無功功率指令則根據系統運行要求所需的功率因數設定.

圖4 網側變流器控制框圖
根據圖4所示的前饋補償控制策略,搭建雙饋風電系統仿真模型,并用Matlab/Simulink軟件搭建了容量為2MW的雙饋風電系統模型[10].系統仿真參數見表1.
在仿真過程中系風速保持為10m/s.在0.2s時,電網電壓跌落幅度為50%,負載電阻從20Ω縮小到10Ω,持續時間為0.40s,系統采用前饋電流補償控制策略,仿真得到的波形如圖5((a)~(f))所示.
在電網正常運行時,系統發出的無功功率為零,通過閉環控制策略,使得直流母線電壓保持在700V,此時系統運行在單位功率下.

(a) 系統三相電壓波形

(b)系統三相電流波形

(c)無前饋控制時直流母線電壓

(d) 加入前饋控制時直流母線電壓波形

(e)無前饋控制時輸出有功和無功波形

(f)加入前饋控制時輸出有功和無功功率波形
表1 系統仿真參數
在0.2s時,電網電壓開始跌落,網側負載電流會發生波動,系統電流也會發生波形,如圖5(a-f)所示,交流電壓的跌落會引起直流電壓的震蕩,直流電容電壓也跟著發生震蕩,采用小信號前饋補償控制策略后,系統的響應速度很快,直流側電容電壓凹陷明顯緩和,且震蕩幅值明顯減小,網側變流器控制電容電壓穩定在700V,在幾個周期內恢復穩定.在0.6s時,當系統擾動消除時,系統電流會有一個更為明顯的震蕩,直流母線電壓也會發生震蕩,其幅度比系統電壓跌落初時更為劇烈;加入前饋控制時也使電容更快的恢復到正常值.在系統電壓跌落期間,風力電機發出的無功功率為正,說明風機可以為系統提供無功功率,幫助系統電壓恢復,加入前饋控制時,系統的功率傳輸波動更為平穩,尤其是在0.6s系統電壓恢復后,系統的功率傳輸很快可以恢復正常.可見,前饋控制器的存在使系統遭遇電網電壓跌落或負載電流擾動時,對母線電壓波動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明顯提高了風電系統的低電壓穿越能力.
本文提出的前饋電流補償控制策略,前饋信號包含了電網電壓和負載電流信息,在電網電壓發生跌落或負載電流發生突變時,能迅速給出電流內環參考指令,消除直流側電容電壓與設定值的偏差,通過快速調節進線電流,控制電容兩端傳送功率,使得系統輸入和輸出功率平衡,保證直流電容電壓穩定,避免風電系統對其充電,增強了風電并網的抗干擾性.通過仿真驗證,本文所提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電網電壓以及負載電流對直流側電容電壓帶來的擾動,并能發出一定的無功功率幫助系統電壓恢復,提高了系統的動態響應速度,增強了整個系統的魯棒性.
[1] 孫元章, 吳俊, 李國杰. 風力發電對電力系統的影響[J]. 電網技術, 2007, 31(20):55-62.
[2]FLANNERYPS,VENKATARAMANANG.AFaultTolerantDoublyFedInductionGeneratorWindTurbineUsingaParallelGridSideRectifierandSeriesGridSideConverter[J].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 2008, 23(3):1 126-1 135.
[3]夏玲玲, 劉宜成, 劉欣燚. 永磁同步風電系統網側變換器控制策略研究[J]. 計算機仿真, 2014, 31(11):113-116.
[4]楊恩星, 仇志凌, 陳國柱,等. 基于載波移相并聯的直驅風力發電并網變流器控制策略[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9(21):8-13.
[5]徐鳳星, 劉連根, 盛建科,等. 雙饋風力發電機網側變流器的一種新型并網控制策略[J]. 電氣傳動, 2010, 40(2):18-21.
[6]鄧慶偉, 劉穩, 杜清潭,等. 永磁直驅風力發電系統變流器控制策略研究[J]. 電氣傳動, 2014, 44(1):31-35.
[7]周羽生, 鄭劍武, 向軍,等. 雙饋風力發電系統網側變流器聯合控制策略[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2014, 26(4):25-29.
[8]鄭翔宇, 沈渭程, 李誠,等. 直驅風機低電壓穿越控制技術研究及實測驗證[J]. 中國電力, 2013, 46(11):100-104.
[9]李建林, 許洪華. 風力發電系統低電壓運行特性[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08:103-128.
[10]林飛, 杜欣.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的MATLAB仿真[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289-294.
(編輯:劉寶江)
Control strategy research of grid side converter based on load current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LIANG Shi-lin,MA Li-xiu,ZHAO Yong,MA Yi-m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China)
The grid side converter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s the intermediate link is mainly used to transmit pow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ensure the bus voltage keep stable is the key to the stability of wind power system. When the power grid is disturbed, it can control the converter response quickly and keep the power balance, so that the grid connected system can be kept stable.We put forward a load current feedforward control strategy,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power by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and using the small signal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DC voltage,we easy the energy imbalance for wind power system,offset from the system fault disturbance, and introduce load current feedforward.According to the system simulation waveforms, the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alleviate the transient fluctuation of the DC side voltage, but also helps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steady state operation.
wind power generation; grid side converter; feedforward control; small signal analysis
2016-07-20
梁世林,男,136367161@qq.com; 通信作者:馬立修,男,55722002@qq.com
1672-6197(2017)03-0015-05
T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