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
一份“護士筆記”刷爆了朋友圈和國內各大網站。娟秀工整的字體、精致的手繪解剖圖、翔實的手術記錄和手術過程中的所思所悟……這些都出自“90后”護士王婷的“手術室上臺筆記”。
今年23歲的王婷是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按照醫院規定,護理學專業畢業生在正式成為一名護士之前,必須要在多個不同科室輪崗,以積累經驗。2016年8月,王婷從住院部輪崗到了手術室。
第一次參與手術,王婷心里很緊張,因為不熟悉手術流程,不能很好地配合主刀醫生,只能當“店小二”。這時,護士長告訴王婷,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做好手術筆記對提高業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于是,王婷每天夜晚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回家后,還要花兩個小時回顧當天的手術,這才有了這本被前輩和網友點贊的“高顏值”手術筆記。
當得知自己的手術筆記在網絡上走紅時,這位美麗且靦腆的姑娘面對記者的鏡頭,表現得很意外:“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網紅,手術室本身就是一個嚴謹的地方,記好一篇手術筆記也是我的本職工作。”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梁思成先生。先生一手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筑系,撰寫了中國人的第一部建筑史,還曾為保護北京古城墻奔走呼號。而最令我敬仰的是先生繪制的一張張建筑手稿,構圖之精準、細節之精細、圖片之精美都令人驚訝不已。毫不夸張地說,先生的每一張建筑手稿都堪稱藝術品,里面飽含著他對建筑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在人們已經習慣用電腦碼字的時代,當同齡人都在用各類美圖工具發朋友圈的時候,我很慶幸,慶幸自己還能看見有人一筆一畫地認真記錄著自己的青春軌跡。我想,不管時代如何進步,有一些東西終究是科技無法替代的,就像這一張張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