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啟帆
你會在繁華的購物中心幫助一個走丟的孩子嗎?
坐地鐵時,你會給老人或者孕婦讓座嗎?
你會敲鄰居家的門,問他們是否需要搭順風車去超市嗎?
我們經常問自己這些問題,而誠實的答案令我們感到羞愧。
當今社會,似乎已經喪失了善良的本性和伸出援助之手的意愿。我們對孩子、老人、陌生人的反應都陷入了這種地步——既擔心被人說多管閑事,又害怕給自己惹麻煩。
最近,不少國家的有關部門對今天社會的丑惡現象進行了一次公開討論。在討論中,人們對這一現象尤為擔憂:社會日益看重人們的經濟貢獻,卻犧牲了構建美好社會所需要的善良和同情。
有的人嚴厲斥責制度本身——在保護某些人時,卻威脅到了大多數人。有的人則認為價值觀已經普遍淪喪——個人的發展比關愛他人的能力更重要。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們都已經對我們所創造的社會感到不安。共同利益的觀念已經喪失,今日的社會道德正在經歷嚴重的倒退,而這種倒退的后果遠比經濟衰退更具毀滅性,持續的時間也更長久。
所幸,在這黑暗的隧道盡頭還有一絲兒光亮。我們的調查研究表明,人們已經厭倦目前的這種狀態,渴望改變。
那么,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我們需要在我們的社區中呼喚仁愛的回歸。“團結”這個詞語在今天已經很少用到了,但人們共同努力,通過回收利用、種植以及銷售本土的農產品來減低碳排放量,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與此同時,有人向身處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或者到醫院和學校做志愿者,以確保我們社區的居民得到照顧和關愛。
從配給機構到藝術中心,從保育團體到網吧,從住房合作社到汽車俱樂部,公民社會都在顯示著它的適應性和彈性。它表明,“團結”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
與此緊密相關的是好客的觀念,以及創造一個真誠友善的世界的愿望。友善的世界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的忠實保護者,能夠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進行自我約束,而不是貪婪地掠奪和索取。在這個世界,陌生人受到歡迎,弱者得到保護,一無所有的人也能得到他應有的權利。
最后,還有文明。這是人類社會最慷慨的精神:提倡善良和禮貌,不帶恐慌地包容差異,真誠地期待人人平等。文明是一個積極的、充滿活力的、受歡迎的社會的核心。
不要害怕被譏笑懷舊,是時候重建這些價值了——我們的未來就依托在它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