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半路殺出程咬金
李女士與包先生于1950年登記結婚,婚后生有二子一女,下文簡稱大兒子包大哥,二女兒包二姐,三兒子包三弟。包先生原有一套單位分配的租賃公房(俗稱老公房,以下簡稱“房屋”),承租人為包先生。
1996年,包先生因病去世,房屋的承租人變更為李女士。之后包大哥因為當兵,包二姐因為結婚,先后搬離了房屋,只剩下李女士與最小的兒子包三弟住在里面。后來,包三弟娶妻生于,一家三口和李女士都住在房里。包大哥當兵復員后,戶口遷回了房屋,但考慮到房屋里已經住了四口人,住著不方便搬了出去。
2014年,房屋動遷。經過與動拆遷組的協商,李女士最終簽署了協議。根據約定,房屋被拆遷后,可獲得補償款總額為180萬元,用于換購一大一小兩套房屋,大套面積97.67平方米,小套面積為50平方米。當李女士等人搬離房屋,歡歡喜喜地等著領鑰匙時,包大哥提出了異議。
他認為自己在房屋內仍有戶口,有資格參與分配。李女士和包三弟一家對包大哥的要求覺得不可接受,斷然拒絕了包大哥的要求。于是包大哥向法院起訴,要求依法分割房屋動拆遷補償款。
各方意見:
李女士和包三弟:房屋動拆遷使得自己喪失了對房屋的居住權,動拆遷補償款就是對喪失的居住權進行針對性的補償。包大哥當初主動搬離,就是放棄了對房屋居住權,自然也就放棄了因居住權而可能獲得的補償。現在要求參與分配動拆遷補償款,就是出于人性的貪婪。
包大哥:自己雖然搬離了房屋,但是主要原因不是自己居住條件好,而是房屋太小,無法和大家一起居住,自己為了大家作出了犧牲。在外面租房,也要支付房租,也有很大的經濟壓力。現在房屋拆遷了,應該趁著這個機會把自己和大家的居住問題一并解決,所以我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
律師意見:
對上海居民來說,房屋動遷不僅使居住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老房換新房,小房換大房,還可以獲得一筆數目不菲的動遷安置補償費用。然而,如何分割該項費用的矛盾也隨之凸顯出來。為了使正在面對,或將來可能面對類似問題的讀者能對相關問題有個清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就用表格的形式,對動拆遷中的核心問題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本案例中,法院最后認定包大哥在房屋中曾經居住多年,是因為家庭居住矛盾而搬離的房屋,且沒有在他處得到過福利分房,并不喪失房屋中同住人的身份,對拆遷補償份額有權要求分配,考慮到其他成員的實際情況,酌情給予分配20萬元的份額。
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將司法實踐中的一些規定和規則解答清楚,希望讀者能夠在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有所參照,能以相關法律準則作為依據,盡量協商解決,一方面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家庭成員間的關系遭到過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