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摘 要】在當前互聯網發展迅速的背景下,農村的互聯網發展已被各界關注。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不僅可以加快經濟建設,也可以推進互聯網的又一進程。但是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雖有一定的發展,卻受各方面問題的阻礙而暫緩發展進程,如電子商務和物流設備不健全等問題。在國家政府提出的“互聯網+”政策下,對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一定的解決能使農村電子商務可以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快了經濟建設的腳步。互聯網已經滲透進了社會的各方面,同時電子商務成為當前的時尚貿易,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關注電子商務的發展。但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逐漸減慢,國家政府在解決問題時,發現了目前城鎮和農村互聯網發展不均衡性的情況,因此推行“互聯網+”的政策,推廣農村互聯網的實施,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在《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簡稱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農業電商的前提是農業互聯網化,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正當其時。”
一、農村互聯網及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發展現狀
(一)農村互聯網發展現狀
1、我國農村互聯網普及速度加快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廣泛,同樣的在農村的互聯網的普及速度相較于前幾年,也處于上升的趨勢,如圖所示:
2012年至2015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
在近幾年來農村互聯網普及進程在逐漸加快,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開始使用互聯網進行網上購物,或者將自己的農產品放于網絡平臺進行銷售,拉近了城鄉的距離,同時也推動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進程,提升國民積極性,也使“互聯網+”的戰略更易實施。
2、我國農村互聯網利用情況
隨著互聯網在全國范圍開展建設后,農村居民也對網絡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們開始利用互聯網在各個方面,提升了農村的經濟效益,讓農村的整體也得到了提升。農村人口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學習,以及查看新聞事件等。
如上圖所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產生,越來越多農民也開始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解決了固定式的弊端,做到隨時隨地的功能,這讓不少不會使用電腦的農民減輕了負擔。農村人口對互聯網的利用開始多樣化,不僅局限于查看新聞等,還可以利用網絡看電視電影,推動影視產業,同樣也可以進行網購,將農產品網上銷售,也可以查找一些農產品養殖資料,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做到增產增銷。就CNNIC第38次報告中顯示“在網絡購物領域,截至2016年6月份,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48億,同比增長8.3%。”
3、農村對于互聯網的設備不充足
近年來在政策的扶持以及農民的積極參與,使得農村發展迅速。但其中還是存在了一定的不足,對于互聯網方面,農村的互聯網設備不夠充分。相關基礎建設薄弱,公共上網資源匱乏,網絡使用的空間和增長條件不足,導致農村的互聯網發展比城鎮要落后許多。據網絡數據調查,農村非網民中19.7%的人是由于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3.5%的人是由于當地沒有網絡接入條件。尤其是經濟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不論是電腦等網絡硬件設備,還是移動互聯網操作設備等都比較匱乏,可用公共資源較為有限。
(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物流體系不健全,電商人才缺乏
物流和電子商務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模塊,而物流同時也是制約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國物流發展雖然迅速,但在農村地區的物流設備不夠健全,因此在農村存在的物流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如運輸交通問題,2013年交通數據顯示,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333萬公里,新增通車里程117萬公里。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和路網狀況的顯著改善,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基礎保障。但是,農村公路發展依然存在著基礎不牢固、區域發展不平衡、且資金不足、安全設施少、運輸服務水平較低等突出問題。
而現在專業技術人才缺失是農村電商發展主要的絆腳石。在農村網購人群基本集中在青少年的年齡段,而農村電商設備較差,且農村電子商務處于開發初期階段,該階段發展較為震蕩,很多年輕人為了謀求穩定一點的工作而選擇進城就業,這樣讓農村的電子商務人才逐漸缺失,而剩下的老人和兒童對于這一方面的了解又少,發揮作用不大。
2、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隨著進出口貿易的擴大,跨境電商的興起,國家政府對于電子商務方面越來越重視,應此近年來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加以扶持。但許多政府的指導意見在農村實施較為困難,在一線城市的附屬鄉鎮實施進度較快,因此出現了部分地區發展快速,部分地區較為緩慢的情況。并且一些中小企業不愿讓自己公司的物流成本增加,便對這些“進農村”政策采用回避或敷衍態度。
二、“互聯網+”戰略下電子商務的優勢和劣勢
(一)政府重視“互聯網+”戰略
近年來政府開始推進網絡的發展,大力扶持“互聯網+”,在2015年推出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中提出“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產品、農資批發市場對接電商平臺,積極發展以銷定產模式。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著力解決農副產品標準化、物流標準化、冷鏈倉儲建設等關鍵問題,發展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
這樣的政策近幾年不斷推出,可見政府在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動態,這些政策的發布同樣也會使電子商務的進程加快。
(二)“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打通涉農電商平臺
目前農村的經濟主要來源大部分還是處于家庭作業式的務農買賣階段,隨著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以及國家政府對于農村建設的看重,電子商務的平臺在農村開始冒頭。“互聯網+農商”的戰略實施下,涉農的電子商務平臺以一種爆炸式的方式在增長,各類的農產品的網店層出不窮。比如最常見的是借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將農產品放于相關網上出售,在接到訂單后臨時采摘,交于第三方物流配送,保證新鮮度。還有便是產商垂直銷售,擁有自己的倉庫,物流等,減去中間商的過程。
(三)互聯網發展過快,農村居民涉及不夠
現在全球都處于互聯網時代,而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不得不大力推動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且農村方面推出了“互聯網+”的提議,但是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雖快,卻也有一大部分的民眾難以消化。在農村互聯網使用率最頻繁的當屬青少年人群,對于互聯網+的認識相對集中,因此許多農村居民對互聯網的涉及認知不夠,從而阻擋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戰略。
(四)電子商務人才短缺
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電商市場上的創業人群也不斷的增加,因此電商人才匱乏現象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于人口素質相對較低,且互聯網發展不及城鎮迅速,且在一二線的城市里,對于電商或者互聯網的需求較大,促使企業需求人才較多且傭金豐厚,即使在農村有一定的人才,也會因利益的驅動而跳槽的,這樣便更使農村的電商人才匱乏。據阿里研究院數據調查顯示:“未來兩年內農村電商人才缺失將逐漸加大,約有200萬左右的人才缺口”。可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少已然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個重點問題。
(五)物流基礎設施及人才的匱乏
我國物流迅猛發展,各大物流行業層出不窮,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背后卻有著各種問題,這種問題在農村物流上尤其明顯。在農村,物流設施不健全并且缺乏人才的支撐,使得農村物流相較于城鎮要落后很多。最為突出的地方便是農村缺少物流中心,以及沒有農產品保鮮的倉庫,使得農產品品質下降。在運輸方面,雖然中國的鐵路運輸以有追趕美國的趨勢,但是目前物流的配送還是以公路運輸為主,而在農村由于受到道路是否完善的問題,使得一些地區的物流配送無法完成。而在人才缺失方面更為明顯,同電商人才缺失一般,農村的物流人才也同樣稀少,在資源稀少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加重了農村物流以及電商的發展負擔。
三、“互聯網+”戰略背景下電子商務的實施對策
(一)大力推廣政策實施,構建“互聯網+農商”平臺
要想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好,政府的扶持少不了。政府可以采用一些積極的措施,來大力宣傳農業和電商結合的好處,并在物流成本費用或者相關的電商平臺費用可以做適當的調整。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道路上,企業資助不可以少。政府應當鼓動企業做下鄉活動,如家電下鄉活動、手機下鄉活動等。為了鼓勵電商企業入駐農村,政府可以提出這類企業集團注資的門檻降低一半,這樣便會鼓動企業去配合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同時還可以構建一個平臺。在電子商務的市場上,信息交流尤為重要,而農村也缺乏這一點,因此一個可以與外界快速交換信息的平臺就會突出的重要。政府和電商協會可以合作,建立這么一個“互聯網+農商”的平臺,具體要求如:1在學習和使用相關科技時,應結合農業特點,以及農作的要求等,促進農產業發展;2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結合;3引入電商企業,將相關信息進行交流對比,實現雙贏。
(二)著重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和物流人才
目前地區電子商務人才以及物流人才都普遍的稀缺,要想農村電商發展的好,各方面的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在如此缺少人才的市場,如何汲取相關的人才,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能力,培養很重要。在農村使用互聯網的人群相對集中,應此在青少年這一塊謀求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各高校里相應的專業應加大對電子商務的培訓和物流相關技術的培訓,同時也可以給別的專業也輔導相應的課程,讓普遍的學生都能了解一下電子商務,并可以校企合作,單獨給這兩項考核設立專門的獎學金制度,這樣不僅可以吸引不少報考學生,也可以讓學生的奮斗目標更明確。政府在培養電商人才和物流人才時也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可以避免農村青年只想去城鎮發展的思想,可以挽留住一批在農村發展的電商人才和物流人才。
(三)完備農村電子商務相關基礎設施
農村互聯網發展較快,但由于基礎設備沒跟上步伐,使得在進一步發展時不得不暫緩腳步。對于農村的各電子商務設備和物流基礎設施要改善完備。完善交通道路,方便運輸;加強互聯網寬帶網上的提升,以及在農村網點的建設;建立相關的農產品儲存倉庫;提倡農村電商和一些電商企業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減少資金的浪費。
農村的電商停滯不前的原因里有很大一部分因為物流系統的不全面,要求物流系統的建設同時,應在城鄉結合處建立物流中轉點,不僅可以配送物品,還可以儲存以及信息的交換。在建立城鄉中轉站后,政府應鼓勵農村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則可以高效,專業的解決物流問題,避免了農民對于產品配送或者接收的困難,同時解決信息來源困難等一系列阻礙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實現增產增售,并有效減低農產品損耗,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偉.我國農村“互聯網+ 電子商務”模型建構思考——基于安慶羅嶺鎮“互聯網+ 電子商務”調研 [J].教育現代化,2015.
[2]張振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創新路徑[J].國際商務論壇,2015.
[3]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村經濟,2015.
[4]程麗麗.加快發展我國農村物流體系[J].宏觀經濟研究,2011,(5).
[5]董志勝.“互聯網+”視角下曲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N] .曲靖師范學院報,201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