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主動放棄貴州三山集團公司車間主任的工作,回村自薦擔任下鋪村黨支部書記。
下鋪村位于貴陽市西郊,是一個宜工宜農宜游的好地方:全村共有企業30多家,比較久遠的有貴州水泥廠、林東礦業集團公司、富仁管道廠、天駒保溫材料廠等,新近入駐的有貴州庭香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庭香科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花乳業公司等。但是,當年下埔村生活條件卻十分艱苦,村寨道路坑坑洼洼,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就業難是制約村民發展的幾大瓶頸問題。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村民的飲水難問題。但當時村委會只有130元,怎么辦?最后,我個人拿出1萬元墊付,村民以投工投勞的形式完成管道維修。第二件事是解決村民用電難題。以前,下鋪村電網線路老化,經常停電。為此,我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為下鋪村爭取到200多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資金。村里再也沒有出現用電難的問題;第三件事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出行難問題。自擔任下鋪村支部書記以來,我多方籌集資金,為下鋪村硬化村級主干道8.7公里,修筑完善串戶公路5.3公里、機耕道6.7公里。在修建太陽坡至林東路段時,由于村委會資金緊張,我從自己的砂石場免費提供了砂石3000余立方米。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這是這些年我當村黨支部書記的感受。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我發動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建立起了下鋪村第一個村辦企業——貴陽市源通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解決了近百人的就業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寬思路,讓日子越過越好。
口述:谷廷兵(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鎮下鋪村黨支部書記)
整理:周正發(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鎮下鋪村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