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榮花
摘 要:我國水資源極為豐富,水利工程作為我國一項基礎設施,能夠使旱情得到有效緩解,使洪澇災害得到防治,幫助我國解決了眾多的自然災害,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水利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充分應用,可全面提升工程質量,確保工程施工安全。為此,本文主要對基礎灌漿材料、施工工藝進行了分析與探究,以期為水利工程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關鍵詞: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工藝;固粒灌漿材料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1-0133-02
1 基礎灌漿材料的分析
基礎灌漿是指在壓力影響下將灌漿材料向地層、巖石、構筑物縫隙及孔洞注入,以此對其承載力有效提升,達到防滲漏等目的。固粒與化學灌漿材料為主要灌漿材料類型,具體如下:
1.1 固粒灌漿材料
固粒灌漿材料是指通過固粒顆粒與水構成的懸浮液。其特點為便于取材、成本低及施工便捷,同時其防滲、固結能力良好。一般最常見的為四類材料,水泥漿、水泥粘土漿、水泥漿及水泥粉煤灰。
1.2 化學灌漿材料
通過化學藥劑制作的具有良好流動性的液體被稱為化學灌漿材料。該材料能夠在縫隙較小的情況灌進行,同時能夠按照需求進行凝結時間的適當調整。無機、有機為化學灌漿材料的分類標準,硅酸鈉為無機灌漿材料的主要材料;而各類高分子材料為有機灌漿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如硅酸鈉、環氧樹脂等。
2 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工藝
2.1 基礎固結灌漿
2.1.1 鉆孔
根據施工文件、圖紙等規定確定鉆孔孔位、孔向等,要求在10cm以內控制開孔孔位誤差。65m為固結灌漿孔孔徑。按照具體灌漿工作面等現狀,選取YQ-100B型鉆機與潛孔錘結合的方式用于壩基固結孔沖擊造孔。
2.1.2 取芯及芯樣試驗
巖芯鉆取采用地質鉆機與金剛石鉆頭配合的方式進行施工,并遵循取芯的順序做好編號工作,隨后進行鉆孔柱狀圖的繪制。要求在3m以下控制芯樣長度,如卡鉆、損壞問題出現在芯樣內,需及時取出。針對鉆進循壞在1m以上,當芯樣獲取率在4/5以下,則接下來的循環深度需降低到一半,隨后一次一次地進行減半,最終控制在50cm。當芯樣具有較低回收率,必須對其鉆孔機具、鉆進方式進行適當更改。
2.1.3 鉆孔沖洗
在灌漿前期固結灌漿孔必須沖洗鉆孔,按照各類地質條件合理選取鉆孔沖洗方式,且做好現場灌漿試驗。一般選取壓力水沖洗,要求沖洗程度為回水澄清10分鐘后完成,在30分鐘以上控制單孔沖洗時間,2小時以上控制串通孔沖洗時間。在20cm以內控制孔內殘留的沉積物厚度。裂縫發育位置一般選取純壓式灌漿方法。在裂隙沖洗時,一般選取的灌漿壓力需控制在80%左右,如1Mpa以上為其壓力,需選取1Mpa;如灌漿壓力僅有50%,當其壓力在0.5Mpa以上,需選取0.5Mpa。沖洗裂縫作業完成后應做好壓水試驗,如簡易壓水等。20分鐘為壓水時間,壓水流量測讀一次的間隔時間需控制在5分鐘,計算流量可選取最終流量值,可通過透水率代表其成果。
2.1.4 灌漿施工
遵循分排分序加密原則實施固結灌漿作業,根據I、II順序進行灌漿施工。當臨空面存于灌漿位置,需先封閉附近灌漿。選取蓋重混凝土方法用于固結灌漿施工,在局部混凝土強度達到50%后可進行鉆孔灌漿施工。同時,也可選取孔口卡塞的方式用于固結灌漿施工,一般以單孔灌注為主,如出現串孔等問題,需選取并聯灌注施工,并在3個以下控制其孔數,且以此對灌漿壓力進行有效控制。如選取循環式進行固結灌漿施工,當混凝土位于基巖面,灌漿塞可堵塞于此位置,這樣可以為灌注混凝土結合基巖位置提供便利。此時射漿管與孔底應具有50cm以內的間距。將灌漿壓力表設置到回漿管路,通過該壓力表的值對循環式灌漿壓力進行有效控制,則進漿管路壓力表的值可對純壓式灌漿壓力進行有效控制,整理、分析資料環節應進行全壓力換算。灌漿壓力應在串通孔、多孔并聯灌漿施工中進行有效控制,且加大抬動監測力度,避免抬動損壞混凝土問題出現。在一定壓力作用下,固結灌漿注入率應控制在每分鐘1L左右,隨后再進行30分鐘灌注施工。
2.1.5 封孔施工
選取機械壓漿封孔法作為固結灌漿孔封孔的的主要方式,漿液凝固后需把孔內浮漿、污水清理干凈,孔口脫空位置需通過水泥砂漿回填密實。
2.2 帷幕灌漿施工
2.2.1 先導孔施工
先導孔以I序帷幕灌漿孔為主,為進行帷幕灌漿底線地確定,需根據施工規定相隔相應間距在隧洞內進行先導孔設置。根據勘探孔規定鉆孔施工中需進行單點法壓水試驗等。
2.2.2 鉆孔
布孔施工應與設計規定相符,在10cm以內控制灌漿孔鉆孔位置誤差。如情況較為特別,應對孔位進行適當調整,且進行孔位的準確記錄。選取回轉式地質鉆機與金剛石鉆頭組合的方式進行物探孔、質量檢查孔鉆孔施工。為保證鉆孔鉆向合理,在就位鉆機之后,鉆機可通過枕木墊平,且通過水平尺找平鉆機座。鉆機立軸方向、頂角需根據施工規定進行適當調整,確保鉆機立軸、孔口管方向等同于設計孔向與其傾角,隨后緊固鉆機和地錨(4個),最后進行鉆孔施工。如帷幕灌漿孔深度在60m以下,其孔向垂直或頂角在5°以下時,需有效控制孔底偏差。91mm為先導孔、質量檢查孔開孔孔徑;76mm為普通帷幕灌漿孔開孔孔徑;56mm為終孔孔徑。5到6m為帷幕灌漿段長度,如情況較為特別,需根據施工規定進行一定量增加或減少,要求在10m以內進行有效控制。段長偏差需控制在30cm以內,如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或存在斷層情況,3m以內控制段長。完成鉆孔作業后,需保護孔口,避免雜物向孔內落入。
2.2.3 鉆孔沖洗
完成所有灌漿段鉆進施工中,需增加給水量沖洗鉆孔,以此沖洗干凈孔內,最終確保回水清澈,不存在巖粉等現象。完成鉆孔沖洗作業時,應保證在20cm以內控制孔底巖粉殘留厚度。
2.2.4 灌漿施工
根據施工規定確定所有灌漿段壓力,當200μm以下為抬動值時,灌漿過程中應確保其最短時間內滿足設計壓力,如灌漿施工中具有極大注入率,需改變灌漿方式,此時可選取分級升壓等,進而對灌漿注入率的多少進行嚴格管控,只有確保灌漿壓力符合注入率,必須在每分鐘30L以內控制注入率,直至注入率控制在每分鐘10L以內,才能與設計灌漿最大壓力相符。
將壓力表設置于孔口回漿管路,灌漿壓力以該壓力表指針讀數為標準,相比灌漿壓力,壓力表指針擺動范圍必須控制在其1/5以下,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通過變位的方式進行灌漿壓力、注入率的有效控制,如變位在允許值以上,要求及時將其壓力適當減小。如變位值不在變動,需進行壓力提升,直至與原灌漿壓力相符,當變位值再次提升,需再次將其壓力減少,當其與原灌漿壓力相同,但位置不改變時,需進行再次灌注。在最大設計壓力下,灌漿段注入率在每分鐘1L以下時,應再進行30分鐘灌漿作業。
2.2.5 封孔
完成帷幕孔全孔灌漿作業后,需快速實施封孔作業,一般選取的方式為置換與壓力灌漿封孔法。也就是說向孔底插入注漿管,通過灌漿泵向孔底位置灌入水泥漿液,濃度比例為0.5:1,隨后置換出孔內的雜物,如積水等,當水泥漿液溢出后應將注漿管提起,隨后利用純壓式灌漿的方式進行孔口封閉作業,要求選取最大灌漿壓力進行封孔施工。如注入率在每分鐘1L以下,需再次進行30分鐘封孔施工。當孔內水泥漿液壓縮后,需選取干硬性水泥進行充分填筑。
2.2.6 特殊情況處理
第一,漏冒漿處理。如冒漿、漏漿問題出現在灌漿施工中,需嚴格按照實際情況合理采取處理措施,如嵌縫、封堵表面、濃漿灌注等。
第二,串漿處理。串漿在灌漿施工中,在鉆串漿孔時,如串漿量較小,可再次進行鉆進施工。在串漿孔封閉時,當完成灌漿作業后,需清理干凈串漿孔,隨后再次進行鉆進作業。如共同灌注2個孔,但2孔段有具有不同的灌漿壓力,此時串漿問題產生,則無法完成灌漿,這種情況下,應選取小灌漿壓力封閉淺孔,灌漿順序為由深到淺。
第三,大耗漿量孔段處理。在鉆孔施工中,如初選孔洞、斷層等問題,將導致大量耗漿量出現,這種情況下無法與結束標準相符,在水泥漿液濃度為0.5:1的基礎上,可適當將灌漿壓力減少且對流量進行限制。也可將速凝劑添加到漿液內。
3 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施工技術的進步,進一步促進了灌漿技術的廣泛運用,所以,施工單位要不斷加強對該項技術的研究,爭取基礎灌漿技術能夠獲得更大的突破。只有不斷加大施工技術研究力度,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才能減少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曉昕.淺談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4(22).
[2]李凌燕,潘玉勇,周樹鋒. 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03).
[3]肖鑫,賈秋宇.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8).
[4]王建喬,徐洪波.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