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城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緊扣現代農業“三個體系”建設,堅持“全產業鏈”思維,統籌加大政策推動、創新驅動、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力度,農業產業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龍頭企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50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6戶,國家級龍頭企業5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9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27戶。銷售收入超5億元龍頭企業5戶,益海嘉里突破10億元,金塔集團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并榮獲全國20家農村產業融合典型龍頭企業稱號。全市龍頭企業總資產近300億元,固定資產達1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實現300億元,占工業總收入的39.5%,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集聚發展態勢凸顯。引進建設益海嘉里20萬噸大米、澎派20萬噸食用植物油、雛鷹400萬頭生豬等農業產業化項目,實施洮兒河酒業、龍丹乳業、四季盛寶等“退城進區”擴能改造,全市80%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集中在工業園區(集中區)。白城工業園區晉升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
——特色產業初步形成。全市基本形成了水稻、辣椒、生豬、奶牛、肉禽、葵花6條龍型經濟鏈條,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5%,形成20個系列800多個品種。雛鷹集團年出欄4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總投資56億元,占地6666余公頃。截至目前,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已開工建設豬舍6110棟,70萬噸黑水飼料廠建成投產,基礎母豬存欄35378頭,生豬出欄476625頭,初步形成了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糞尿綜合利用的產加銷一條龍型經濟全產業鏈條。
——原料基地規模擴大。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目前已達105.7萬公頃。現已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余公頃,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基地10萬公頃,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33萬余公頃,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74%。糧食超百億斤,畜禽飼養總量達5400萬頭(只)。
——品牌培育取得成效。白城市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目前,全市獲得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128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20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9個,國家地理證明商標7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6個。
——經營模式趨向成熟。白城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吉林金塔、裕豐米業、安大牧業等100余戶企業直接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25萬余公頃、養殖合同2000萬頭(只)。水稻、辣椒、粘玉米、奶牛等產業80%以上實現訂單生產,訂單兌現率達到90%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9280戶和2657戶,直接帶動農戶18萬戶,推動土地流轉10萬余公頃。金塔集團積極推動辣椒產業的發展,自建高新技術現代化農場0.33萬公頃,還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務合作,帶動黑、吉、遼、內蒙古、新疆3省2區21個縣(市、區),5萬余戶農民種植辣椒1.33萬公頃,使5000余戶貧困戶找到致富渠道,戶年均收入在1.3萬元以上。
——新興業態不斷涌現。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白城市各地涌現出 “村淘” “洮寶”“云農場”等多種業態。建設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全市電商企業發展到323戶。與光明集團合作在上海打造了“鶴鄉農都”網絡店鋪。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設農村淘寶服務站77處,通榆、大安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白城市被確定為雜豆國家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