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粱屬于經濟作物,按性狀及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飼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類別。高粱在我國種植范圍較廣,以東北各地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釀酒;糖用高粱的稈可制糖漿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葉陰干青貯,或曬干后可作飼料;穎果能入藥,能燥濕祛痰,寧心安神。高粱可以為家畜提供充足的飼料,豐富了飼料的種類。作為飼料用的高粱可分為籽粒型和飼草專用型,是僅次于玉米的一種飼料作物,在種植時要選用優良品種,在適宜的土壤條件下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做好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以達到高產的目的。
關鍵詞:高粱;高產;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4.029
1選地與整地
在種植前要選擇好種植地,高粱的根系較為發達,吸水及吸肥能力強,土壤最好選擇平坦、疏松,較為肥沃的地塊種植。高粱具有很強的抗干旱能力,因此在瘠薄干旱的土地上也可種植,只要在耕作過程中加強管理同樣可獲得較高的產量。種植高粱要輪作倒茬,這是高粱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種植高粱忌連作,連作不但會嚴重的影響產量,還易發生較為嚴重的病蟲害。一般最好的前茬作物是豆科作物,其次是小麥和玉米茬。選擇好土壤后要進行精細的整地,進行深耕,要求深耕20~25厘米。雖然高粱可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并且耐瘠薄,但是只有在土層較為深厚且水肥充足的情況下才可獲得高產,因此在種植前要施足基肥,施基肥要結合整地進行,施肥量一般要求每公頃15~20噸的有機肥,并且要結合種植土壤的肥力來確定磷肥和鉀肥的施加量。通常情況下,每公頃還需要施磷酸二銨150~200公斤,尿素50~100公斤。
2種子處理
選擇優良的品種是獲得高產的基礎,在選擇品種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及地理條件,根據生育期來選擇品種。要求高粱在霜降前安全成熟,并且要選擇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以實現高產的目的。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出苗率,提高播種的質量應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播種前將種子進行篩選,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留為種用,之后進行曬種,以打破休眠期,并可以殺死病菌和蟲卵,經曬種處理的種子在播種后的發芽率高、出苗率高,并且出苗整齊,幼苗生長的健壯。利用溫開水將精選出來的種子進行浸種催芽處理,先用60℃左右的溫水浸泡12小時,漂去碎粒以及秕粒后撈出裝入清潔且透水性好的袋內適溫催芽24~36小時,第二天早、中、晚用清水淋1次,待種子露出芽尖后即可播種。
3適時播種
高粱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6℃~7℃,出苗至拔節的最適宜溫度為20℃~25℃,拔節至抽穗的最適宜溫度為25℃~30℃,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使高粱在適宜的溫度內發芽、出苗和生長。一般最佳的播種時間為5月上旬左右,時間不宜過早,否則地下溫度過低,影響種子發芽。也不宜播種過遲,以免高粱生育的中后期遇到低溫,影響成熟。一般在高粱播種10天后即可以出苗。播種時要注意控制好播種深度,一般以3~5厘米為最佳,如果播種過深,則會導致出苗受到的阻力過大導致出苗時間延長,而播種過淺則會導致表土跑墑多,種子易干,同樣對出苗不利。播種可采用點播或者條播,通常以條播為主,其方法是將種子均勻的播在溝內,然后覆土鎮壓。條播的行距要求為50~60厘米。播種的密度對高粱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種植密度要根據所選擇的品種以及土壤的肥力來確定,目前生產中適宜種植密度為每畝5500~5000株。播種量一般要求發芽率為95%以上的種子,每畝的播種量為1.5公斤左右。
4田間管理
4.1苗期管理
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是促進根系的發育,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長,以達到苗齊、苗全、苗壯的目的。為后期高粱的生長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高粱出苗后長出3~4片葉時進行間苗,將弱苗、病苗、小苗拔除,留下相對健壯的高粱苗。長出5~6片葉時定苗,以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同時要做好查苗補苗的工作,防止缺苗現象的發生。在高粱的苗期要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結合定苗進行,第二次則在10~15天后進行。中耕的作用可保墑提溫,發根壯苗。中耕除草時要注意不可傷到幼苗,趟地要深松,在培土時注意不壓苗。
4.2中期管理
是指拔節至抽穗期這段時間,田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協調好營養與生長的關系,以促進莖、葉的生長,保證穗的正常分化,以達到穗大、粒多的生產目的。田間管理的主要內容為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等。追肥時要根據高粱生長的情況酌情追肥,以提高肥效。雖然高粱抗旱能力較強,在遇到干旱天氣時也要澆水1~2次,以實現高產。
4.3后期管理
這一時期是抽穗至成熟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根養葉,防止早衰,促進早熟,增加粒重。
5病蟲害的防治
做好病蟲害的防治是高粱高產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高粱的主要病害有紫斑病、病毒病、葉枯病,蟲害主要有高粱蚜蟲、粘蟲、螟蟲。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輪作,一般為3年,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選擇抗病害品種,在播種前進行藥物拌種,進行合理的密植,加強田間的管理,及時拔除病株,減少病原的傳播。對于蟲害則可針對不同的害蟲使用相應的藥劑進行噴霧殺蟲。
作者簡介:賈殿春,本科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