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并將于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后,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環保稅由此成為我國的第十八個稅種。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稱,此次環保稅立法,一個重要原則是將排污費制度向環境保護稅制度“平移”,實現平穩轉換。“平移”原則主要表現在:把原來排污費的繳納人,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根據現行排污收費項目,來設置環境保護稅的稅目;根據現行排污費計費辦法,來設置環境保護稅的計稅依據;以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為基礎,設置環境保護稅的稅額標準。
環保稅法將部分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稅額標準為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4—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每噸5元至1000元不等,其中危險廢物為1000元/噸;工業噪聲按超標分貝數,每月按350元至11200元繳納。
有關學者表示,環境保護稅可以形成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稅收的征管更加嚴格了,可以增強執法的剛性,減少地方政府和部門的干預,有效解決企業欠繳排污費問題。同時,對主動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濃度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優惠,激勵企業改進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