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多省市暫緩了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這無論是對信誓旦旦、摩拳擦掌準備“會從”考試的小伙伴,還是對深耕職場多年的老財務人來說,無疑都是晴天霹靂。
“會從”考試會不會從暫緩走向取消尚未可知,但當今時代財務人轉型升級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為的事情了。
根據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的數據,當下我國會計持證人員已突破2000萬大關,而截至2015年底,過剩數量已達311萬。同時,在財務信息化的今天,基礎核算統計工作被大量代替已是不爭的事實,許多會計崗位已成為含金量偏低的邊緣性崗位,未來人才過剩的數量還將繼續攀升。
對于財務從業者來說,未來該如何證明自己的含金量呢?
要回答這一點其實并不難,那就是著眼于國家的主導方向。梳理這幾年的政策不難發現,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早在2014年,財政部就在其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爭取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6年6月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讓管理會計從頂層設計邁向了落地實施。10月又發布《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直接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并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目標。12月發布了《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意在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在“會計證”有可能取消的情況下,如何轉型成為財務人員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面對激烈的競爭,財務人員只有通過學習不斷地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逐步實現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因此,對于2000萬財務人來說,響應國家號召和時代需求,轉型升級到管理會計領域,著實算得上是絕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