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他從經濟全球化問題切入,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同時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增長動力不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敢于創新、勇于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
當前,世界經濟結構處于深度調整階段,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推進,兩者疊加效應明顯。一方面,學科多點突破、交叉融合趨勢日益明顯,信息網絡、生物科技、清潔能源、新材料與智能制造等領域呈現群體躍進態勢,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新動能,以搶占未來經濟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日漸開放的對外格局、繁榮發展的新經濟模式,為紡織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身處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紡織業,一方面積極借助“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與周邊國家締結貿易新網絡,另一方面加快向高精尖技術領域挺進,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搶占國際市場的制高點。
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加深了我們認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意義,同時也強化了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緊迫性。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高科技含量的產業用紡織品肩負著中國紡織工業創造競爭新優勢、邁向中高端、搶占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任務。
現階段,我國新興產業發展勢頭總體良好,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需加以重視引導,以推進供給側改革進程。一是產業鏈高端、價值鏈低端問題;二是產業配套政策不健全、區域政策環境不平衡問題;三是體制機制束縛與行業標準缺失制約行業發展;四是高端人才嚴重缺失,多領域交叉技能人才需求迫切。
振興實體經濟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發展,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較長時期內也不會改變。這給予了紡織行業強國建設的信心。
振興實體經濟和制造業,關鍵在于創新。除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用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形成傳統和新興產業兩翼并進的局面。未來,紡織行業的發展也應以創新驅動為總綱,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進紡織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產品開發和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