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學院 陜西 商洛 726000)
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發展的戰略研究
□周軼楓
(商洛學院 陜西 商洛 726000)
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是一項巨大而長遠的任務,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籃球事業未來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發展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就會阻礙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的發展。因此,需要制定長期的后備人才培養發展方案,以提升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并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本文對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后備人才培養發展戰略。
籃球項目 競技體育 后備人才培養發展 戰略研究
青少年是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的重要后備人才,我國籃球事業未來的發展離不開青少年后備人才,而中、小學校則是這些后備人才的主要來源地。因此,為促進我國籃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重視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并制定相關的培養發展戰略,以增強我國籃球項目的競爭力。
1.1、沒有把握好后備人才的生長規律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由于年紀較小,無論是在身體發育上,還是在心理發育上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在將其培養成籃球后備人才的過程中,應注重觀察其生長發育情況。但是,在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過程中,普遍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其身體素質也正處于敏感期,培養發展過程中沒有對其生長發育規律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對后備人才進行初期訓練時,基礎訓練不夠全面。第二,對于青春成長期的青少年,其身體素質的自然增長也沒受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階段的籃球技術訓練,主要以動作訓練為主,但是卻沒有規范其動作。第三,在青春成熟期,應該對其進行專項的身體素質訓練,以及位置技術訓練,但這些訓練工作都不夠到位。最后,在青少年向成人過度的時期,又忽視其心智訓練,這對其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1.2、梯隊發展不平衡
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體育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嚴重的不足。因此,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籃球培訓時,一般由業余人員擔任教練員,或者直接放棄青少年籃球訓練項目。而在一些相對發達的城市,則會由社會和體育主管部門共同創辦專業的籃球學校,或者成立一些籃球俱樂部,以培養優秀的籃球后備人才。但是,這僅僅能在大城市得到發展,在中小城市難以進行有效的推廣。并且,青少年能夠參加籃球比賽的機會非常少,加上教練人員的籃球技能不夠高,使得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質量難以得到提升。在我國,許多地方會將資金重點投入一線籃球成人隊中,而在青少年籃球隊中投入的資金則非常少,這就阻礙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梯隊發展,使得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參加籃球比賽的數量遠遠少于成人隊。
1.3、教練員的能力不足
在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中,年輕教練員數量所占的比重較大。而這些年輕教練員中,以退役籃球運動員和體育院校畢業生為主,這兩者在某些方面都比較欠缺。比如,退役籃球運動員雖然掌握籃球技能,能在后備人才的訓練中給出技術指導,糾正其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這類教練員在文化知識上卻比較欠缺,當遇到問題時,其不能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也無法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只能機械式對學生進行訓練。而體育院校畢業的教練員,雖然在知識素養上更具優勢,但是其實踐經驗又不足,所以其很難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此外,年輕教練員的個人魅力也有待提升,由于經驗不足,其在后備人才的管理工作中,會缺乏藝術性,也少了些許責任感。
1.4、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的文化教育不足
我國運動員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偏低,這主要是由于在后備運動員的培養發展中,缺失文化教育所造成的。因為沒有接受相應的文化知識教育,使得籃球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不夠具體,從而在心理上不夠成熟,難以適應社會環境,在面對復雜多樣的選擇時,更是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籃球后備人員的培訓過程中,文化知識的增長與專業技能的提升不匹配,使得其得不到均衡的發展,不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運動員退役后,會面臨選擇困境,也會增加其適應社會的難度。
1.5、各地區的籃球基礎訓練設施發展程度不同
籃球訓練離不開訓練場地和訓練設備,而受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影響,我國各個地區的籃球基礎訓練設施發展也不均衡。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籃球后備人才的數量相對比較充足,訓練經費也足夠。但是,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差甚至落后的地區,籃球后備人才的數量嚴重不足,訓練所需的器械、經費等也得不到保障,從而阻礙籃球后備人才的發展。比如,如果要外出參加比賽,則需要相應的比賽裝備和經費做制成,如果比賽經費不足,比賽裝備不好,就會影響比賽質量,也會制約籃球后備人才的發展。
2.1、將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發展學院化
新時代的籃球后備人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并且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過程中,應該在體育中融入教育,在教育中融入體育,只有將體育和教育結合起來,才能提升籃球后備人員的綜合素質。比如,在小學到大學的學習中,都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育和籃球訓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學校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教育環境都得到了改善,加上學校對體育訓練的重視,讓學生獲得更多籃球訓練的機會,也能參加更多的籃球比賽。比如,在省、市的籃球比賽中,常常會看到有來自不同學校的籃球隊,且這些籃球隊員的競技水平也比較高。并且,專業的籃球學校還會到其他學校選拔優秀的籃球人才,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籃球訓練,從而提升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訓發展的質量。
2.2、重視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身心發展
在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中,不僅要注重其專業技能的訓練,還要注重培養其團隊意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其優秀的人格品質。并且,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并明確籃球訓練的目的。而對籃球后備人才進行籃球相關技能培訓,以及傳授其相關知識,都應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為目標。此外,籃球技術動作是否規范,在比賽中是否能采取不同的戰術、是否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等,都應該是培養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內容。只有對籃球后備人才展開全面的培訓,才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籃球事業的不斷發展。
2.3、提升籃球教練員的能力
在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過程中,教練員的作用是最為關鍵的,因此,為提升籃球后備人才的質量,就需要提升籃球教練員的能力,構建一支優秀的籃球教練員隊伍,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針對籃球教練員制定相關的崗位培訓制度,讓教練員到籃球學校、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等進行輪訓,以提升教練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從而更好的指導籃球教學。第二,通過網絡渠道,建立起籃球后備人才教練員數據庫,豐富教練員的來源渠道。同時,可建立籃球培訓網站,在網站上共享籃球訓練資源,并與國外其他籃球培訓部門建立聯系,借鑒其優秀的地方,以改變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發展現狀。第三,對專業的籃球教練員和業余的籃球教練員實行統一管理,并編寫籃球教練員培訓教材,豐富籃球教練員的理論知識,以促進籃球教練員的全面發展。
2.4、加強對青少年籃球隊伍的建設
青少年是籃球后備人才的主力軍,要增加籃球后備人才的數量,提升其質量,就必須重點把握青少年籃球隊伍的建設,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開發適合幼兒園、小學生娛樂的籃球游戲,并推廣到學校,從小培養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從中挖掘出具有籃球天賦的學生。同時,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出完善的培養發展方案,且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第二,制定相關的籃球人才選拔標準,挖掘學生在籃球方面的發展潛力,這樣才能提升培訓效率。第三,將文化教育納入籃球后備人才培訓發展的重要內容中,不能一味的專注于籃球專業技能訓練,而應該讓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與籃球技能同步發展。只有對學生同時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從而提升其思維敏捷度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第四,要從多個渠道對籃球后備人才進行訓練,使青少年主動的參與到籃球訓練中,并在訓練中感受到籃球活動的樂趣。同時,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應該在行為和政策上給予相應的支持,通過在社會上開展籃球比賽或籃球活動,提升全員的參與度,從而在全國普及籃球。
2.5、建設完善的籃球后備人才基地
首先,要對籃球后備人才基地實行統一管理,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促進基地的發展。其次,要對籃球后備人才基地進行評價,這就要求必須形成一套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的評價體系,并選取相關的評價指標,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再次,要對籃球后備人才基地進行鼓勵,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對其中表現優秀的基地進行激勵,并給予實質性的獎勵。最后,要制定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發展方案,在提升其質量的基礎上,促使其穩步、健康的發展。比如,對各籃球學校進行考察,重點考察起籃球基礎、籃球比賽成績以及其梯隊結構合理性,如果這些方面都比較優秀,則可將其吸收進來,作為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基地。
綜上所述,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發展,關系著我國籃球事業未來的發展。因此,在選拔籃球后備人才時,要特別注意挖掘其潛在的籃球能力,并注重其身心發展,將文化知識教育與籃球專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在培養發展籃球后備人才的過程中,要走學院化道路,加強籃球青少年后備人才隊伍的建設,注重提高籃球教練員的綜合水平,并完善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的建設,從而提升籃球后備人才的規模和質量,促進我國籃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陽藝武.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熱點及演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2.
[2]陳慶國.青少年籃球發展及后備人才現狀研究——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5,02.
[3]陽藝武,呂萬剛,鄭偉濤.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評價[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3.
[4]謝穎.探析我國女子排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現狀[J].當代體育科技,2015,25.
G841
A
1006-8902-(2017)-03-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