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洪軍
山東省惠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的探討
——基于失業保險基金的研究
武洪軍
山東省惠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自建立以來,在促進企業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現行的失業保險制度以救濟為主,對失業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起到了緩沖作用,促進再就業的作用卻十分有限,影響了失業保險制度整體功能的發揮。因此,努力探索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的方式方法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再就業;必要性;基金;問題;建議
失業與再就業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矛盾問題之一。失業保險是通過立法強制執行的,由社會集中籌集資金,對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而失去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一定時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幫助其實現再就業的社會保障制度。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的重要險種之一。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是在確保失業人員失業保險待遇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再就業資金貼補渠道,用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參保單位轉崗培訓,鼓勵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進一步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職能,用促進再就業的方式控制和減少失業。失業保險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來,歷經30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從制度象征到有效制度的轉變,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隨著《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的貫徹實施,隨著我國各方面改革的深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加快,現有失業保險制度越來越“重生活保障,輕就業促進”,其主要功能不斷削弱。如何建立一個具有保障生活和促進就業雙重功效的失業保險,如何使其更加完善,如何使其穩定就業,如何使其發揮最佳效益,如何實現再就業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1999年我國《失業保險條例》頒布以后,實現了失業保險由救助模式向保險模式的轉變,開始在失業保障中強調個人責任,以繳費作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失業保險對失業者的生活保障是低水平的,一般僅相當于當地最低工資的60% ~70%,是對失業者提供臨時的、基本的經濟幫助。這既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也能有效地避免重蹈曾經困擾“福利國家”的“失業陷阱”。
失業保險是針對失業問題逐步建立起來的,世界各國在失業保險的建立過程中,都不遺佘力地發揮其促進再就業的功能。通過對世界各國經驗的借鑒,提出我國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的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利于我國失業保險的發展。
2.1 失業保險制度內容不全面存在缺陷
《失業保險條例》只是泛泛地規定了失業保險待遇應包括就業培訓費及職業介紹費用,但沒有具體的和可操作性的規定。導致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仍然以失業救濟為重,強調生活保障功能,而沒有把再就業培訓和服務作為工作重心。除此以外,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義務和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方面沒有充分體現社會保障的效率與公平原則,缺乏激勵約束機制。失業保險對象未覆蓋全部勞動者,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沒有明確規定。
2.2 失業保險覆蓋對象的有限性
現行失業保險制度規定,除了國家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和有軍籍的人員以外,其余城鎮單位及其從業人員都屬于失業保險參保范圍。這種規定在執行中帶來了一些問題,沒有切實發揮失業保險的保障功能。從理論上講,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應該是社會經濟活動中所有的勞動力,因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每一個勞動者都可能成為失業者。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僅僅限于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穩定性較強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勞動者,而把那些規模很小,穩定性弱,人員流動性大的企業和單位的勞動者排除在保障范圍之外。
2.3 失業保險基金的籌資管理不完善且統籌層次較低
現行的失業保險金偏重于政府財政的支持,使國家財政負擔加重。效益好,失業率低的企業常把失業保險費用看作是對效益差,失業率高的企業的無償補貼。另外,基金的統籌層次較低,我國的失業保險基金采取市、縣分級統籌管理的方式,導致了失業保險基金的積累出現了地區差異:經濟發達的地區企業效益好,失業保險基金征多支少;經濟落后的地區企業效益不好,失業保險基金征少支多。這種差異不利于統一制度和集中資金,不利于促進再就業基金的社會互濟性發揮。
2.4 失業保險基金支出不合理
國家規定的失業保險基金使用方向主要有:
(一)失業保險金;
(二)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三)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補貼,補貼的辦法和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四)國務院規定或者批準的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
但是近年來用于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投入較多,對促進就業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2.5 失業保險在激勵方面仍有缺陷
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促進再就業的基金支付比例偏低。提供失業職工的轉業培訓費等這些項目多數得不到保證,失業保險制度促進再就業的功能還有待加強。同時也只有強化失業保險制度的這一功能才是解決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失業保險主要是解決失業與重新就業之間的短期生活困難問題,我們不能把失業者長期養起來,關鍵是要讓他們重新就業。而且再就業服務障礙過多,勞動力市場機制沒有形成市場調控,再就業市場不透明,暗箱操作和欺詐行為較多,成為失業者再就業的障礙。
2.6 失業保險制度與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政策缺乏有機銜接
目前失業保險所發揮的作用基本是停留在對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上,在促進再就業方面沒有制訂相關的辦法措施,在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方面起到的實際效果不明顯。失業保險制度和促進再就業的政策嚴重脫節。
2.7 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缺乏有效的長效機制
2.7.1 參保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與失業保險待遇享受標準之間相關聯不明細的機制。參保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與失業保險待遇享受標準之間沒有相關聯的機制,因為這樣,參保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積極性不高。失業保險無法更有效的促進再就業。
2.7.2 失業保險與就業工作的沒有聯動,無法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再就業的作用。參保單位沒有積極的開展在職培訓工作,失業者自主就業靈活就業的積極性不高。另外,失業保險待遇審核和發放的日常業務工作與就業再就業各項業務工作沒有相互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完善的工作規范和業務流程。
2.7.3 沒有完善的就業信息網。目前我國發達地區已經建立了就業信息網,但是卻沒有建立遍布全國的就業信息網,經濟落后的地區,信息閉塞,無法為失業者提供最新最全的就業信息,從而無法使勞動者可以實現跨地區、跨行業流動。
要解決失業保險在促進再就業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的作用,控制失業,就應該從多個方面來采取不同的措施。當然,這些措施不可能很快并全部得到徹底落實,而且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會不斷有新的問題冒出來。
3.1 加強法制化建設
加快促進再就業的失業保險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從而加強我國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功能的法律保障。要從立法上鼓勵企業主動吸收失業人員,對這些企業給予支持??梢越⒁惶仔兄行У姆煞ㄒ帪槭I人員自己謀求職業提供經營場所和條件,比如提供貸款支持,或者免收或減收治安管理費,城市管理費,攤位管理費和工商管理費等費用。
3.2 擴大覆蓋范圍
失業保險不僅要保障城鎮企事業單位職工,而且還要保障鄉鎮企業職工,進城打工的農民工,更要保障跨區域流動的勞動力,使失業保險制度能夠保障更多的失業勞動者,緩解失業風險給社會政治和經濟帶來的沖擊。同時失業保險覆蓋面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不能盲目擴大,否則會給國家財政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鑒于我國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逐步擴大覆蓋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3.3 規范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
在基金的籌集上,為了讓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的資金能滿足再就業的需要,要不斷調動勞動者個人參保的積極性,合理分配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的負擔比例,不斷拓寬失業保險基金籌集的社會渠道,還要拓寬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應當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收繳比例,特別是應當把繳納失業保險金通過法律程序規定下來,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應當繳納,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
3.4 合理化失業保險基金支出
失業保險它與救濟制度不同,受保人必須具備參加保險的基本條件,并履行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義務。通常,失業保險的給付標準為失業者失業前的工資收入的40%到60%。失業保險的給付水平必須適中,如果太低,便無法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其難以實現再就業。如果給付水平太高,又會使失業者過分依賴產生惰性,同樣難以實現再就業。所以失業保險的給付水平必須適合。一般情況下,失業保險的最高給付限額是失業前工資水平,最低給付限額是最低生活收入或最低工資標準。為了促進再就業,有的國家根據失業期規定給付水平,失業期越長,給付水平越低。所以我們必須科學的完善失業保險的保障水平。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項目中應有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補貼,對要求就業和在職的勞動者以培訓和提高素質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進行教育和培訓。加大用于再就業培訓和再就業介紹支出的比例的同時,還要壓縮管理費用。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作用的發揮,要更多地立足于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就業和鼓勵企業穩定就業。
3.5 建立同失業預防,職業培訓和失業補救制度相銜接的失業保險制度
失業保險只是緩解失業問題的暫時性手段。只有積極創造就業機會,才能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勞動者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對此,應該加強對失業者的就業服務,將社會保險與職業培訓緊密結合起來,共同協調工作,促進失業者盡快就業。要分散失業風險,就必須促進就業服務,加強職業培訓,將失業保險同失業預防,職業培訓和失業補救有機地結合起來。
3.6 建立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3.6.1 建立參保繳費基數,繳費年限與失業保險待遇享受標準相關聯的機制。對于繳費基數高,繳費年限長,繳費正常的單位和個人,當其職工失業后,在失業保險待遇的享受標準上可適當上調比例。對于繳費正常,繳費記錄健全且在一定期限內無失業人員的參保單位,可將其當年繳納失業保險費的部分作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用于本單位在職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一方面提高參保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減少企事業單位向社會推出失業人員。
3.6.2 建立失業保險與就業工作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再就業的作用。支持參保單位積極開展在職培訓,鼓勵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用促進就業的辦法控制和減少失業。同時,將失業保險待遇審核和發放的日常業務工作與再就業各項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形成完善的工作規范和業務流程,并結合街道社區平臺建設,將失業保險經辦業務和再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逐步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效能。
3.6.3 建設完善的就業信息網。我國地域遼闊,為了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人力資源,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應最大限度地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和其他地區相聯系的就業信息網,為失業者提供最新最全的就業信息,從而為擇業者增加選擇的機會。隨著勞動力市場的逐步完善,大方縣的失業勞動者可以實現跨地區流動,到其他地區實現再就業。
就業和再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失業保險不僅僅是簡單地對失業人員進行救濟管理,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還應積極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再就業。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進步發展,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且還會出現新的變化趨勢,這些變化使得大方縣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顯得更為重要。只有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失業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內,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的積極作用,經濟才會健康發展,社會才會和諧穩定。
[1]劉瑋,曹建飛.淺論我國失業保險的就業導向[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5(1).
[2劉永濤.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國際考察與借鑒[J].社保財務理論與實踐.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