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交
雞澤縣統計局
淺談如何規范事業單位統計工作
張永交
雞澤縣統計局
在當今發達的社會,各行各業為了加強自身的經濟管理和科學的決策,都離不開一項重要的基礎手段和工具,那就是統計。同時統計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進行人口普查、農業土地使用情況普查等。但是當前事業單位在統計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事業單位統計信息的收集等。比如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和統計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加強提高等問題。但是為使統計工作充分的發揮統計信息、監督職能并以此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本文就事業單位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又如何規范事業單位統計工作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事業單位;規范;統計工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無論是行政、事業單位還是大小企業對與之相關的資料要求越來越全面和迫切、對數據要求越來越精確。這就要求各單位的統計部門要千方百計的去擴大和獲取信息源,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為使統計工作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的這些需要,充分發揮它的統計信息、咨詢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就以規范事業單位統計工作為例進行探討。
(1)監督職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我們都知道,現階段我國主要的社會矛盾仍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在一些法律規定中,缺少相關的規定,人們在依法辦事時,找不到相關的依據,導致一些需依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政策解決的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樣,國家的統計制度是統計法的重要實現載體,但是目前我國的統計制度在程序規定上明顯的存在著不完整的問題。沒有對統計表上報的時間和上報的機關作出明確直接的規定,導致數據上報不及時,甚至有些機關有不作為的行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統計執法造成了困難,因為法律上缺乏約束這些行為的規定,也就無法充分發揮統計監督職能的作用,統計調查制度的權威性也收到了嚴重的影響。
(2)統計調查的行為未具體化,比較抽象,造成調查程序有漏洞。這個問題往往在基層事業單位的統計機構表現較為突出,這些機構在貫徹和布置下發的某個文件調查任務時,缺乏清醒的認識,隨意行事,甚至囫圇吞棗,敷衍了事。只滿足于按部就班的進行統計調查,沒有專門制作針對本部門、本地區等具體對象的調查事項內容的告知文書,而是以抽象行為落實抽象行為,也就是并未具體落實到自然人、法人等。導致信息陳舊化,缺乏代表性。若因此出現爭議,調查對象提出“未曾獲知自己在調查中應負責的具體統計事項和義務”的異議,作為統計部門很難對這異議進行強有力的舉證。
(3)缺乏統計調查技術規范相關文件的公布,統計對象不能做到統一遵守。在我國,由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只有工資總額和1978年12月17日國務院《關于不合格不計算產量產值的通知》中對產量、產值外延作出過排除性的規定以外,決大部分并沒有作為國家標準進行發布。大部分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內部文件,從各自的工作性質出發,制定了僅限于適用于本地區的可行法規。也就是說作統計調查應應用怎樣的技術進行,在國家來講對全國范圍內沒有作統一的規定。而那些內部文件在不同的地域中缺乏公共性和約束性,使事業單位的統計行為無法有效的展開,導致統計對象不遵守執行,各說各理,出現行政爭議,約束力不強,統計調查實施的統一性收到了影響,極大的制約了統計信息的共享。
(1)作為單位統計工作第一責任人的是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要依法履行職責,加強統計工作的人員配備,設置相應的管理人員。并聘用一些統計學專業的有志年輕人進行專項的統計工作,承擔本單位各部門的各項統計事項,對內和對社會提供準確全面相關的信息源。
(2)由于我國在統計制度上存在著調查程序抽象化的瑕疵,也就造成我國各行各業、各部門和統計機構沒有形成相互合作與服務的良好機制,統計工作不是橫向作業,而是單兵作戰,各行其事,導致大量豐富的積極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不能被作為信息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不能及時的提供給社會的相關部門。同樣各個事業單位的信息采集主要是在本單位內部完成,與外界新的經濟環境提供的各種積極信息基本上沒有交集,致使很多有意義的大量信息不能反饋上來,直接導致不能給國家和社會提供所需的科學全面的統計資料。因此,事業單位的統計部門必須要審時度勢,在加強單位內部統計工作的同時,要充分擴展信息渠道,發動統計人人員的積極主觀能動性,與重要的經濟企業和職能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采取多種手段,擴大信息源,積極收集各種渠道的二手資料,利用現代網絡的發達技術和強大的傳播功能,建立本單位特有的特色平臺,隨時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使事業單位的統計在信息化的社會中發揮應有的巨大的作用,做好各行各業的參謀助手,逐步適應新形勢和經濟的發展要求。
(3)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要去抽象,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要求,這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這些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能教條化和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工作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數據”是統計的出發點和基礎點,統計是用大量的數據來說明存在的問題和現象的,正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樣,不進行實地的調查和統計,很難得出準確的數據。
各個部門作出的各種決策很大程度上依靠統計部門統計數據,沒有這些數據作為依據,就會缺乏思考、沒有判斷、沒有謀劃,沒有執行,原地踏步,止步不前。甚至于會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只能敗走麥城。因此,各統計部門要掌握第一手資料,提高信息輸送的質量。要有精髓性,要挖掘社會經濟運行中那些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帶有苗頭性、趨勢性的、前瞻性的問題。并提前預測,為各事業單位提供及時、準確的統計信息,將統計“提供信息源”這一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1]吳明.淺析事業單位人事統計工作的幾點體會,2015(05)
[2]楊寧寧,馬萌.試論如何規范事業單位統計工作,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