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念
仁懷市扎實推進“綠色仁懷”建設,構筑美麗城鄉,在落實“河長制”、環境保護“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先試先行、探索經驗,全力守好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厚植跨越發展優勢。
一是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質量。全面完善中心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硬隔離設施建設,啟動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劃定;對140家規模化養殖場全面實施雨污分流、糞污分流;完善垃圾處理系統和設施,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推廣使用清潔能源,鋪裝天然氣管線,建成天然氣儲氣站,完成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和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全面推進退耕還林、通道綠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二是健全生態環境管理機制。建立市鎮村三級河流管理體系和長效治理機制,轄區76條支流溪溝河流治理實現全覆蓋;引進6家具備第三方運行資質的企業入駐仁懷,在茅臺酒廠、釣魚臺酒業等76家企業污水處理廠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推行第三方管理;成立環保法庭、公安環保偵察大隊、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局和環境監察局,有效辦結環境違法案件。三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每年專題研究部署,并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年度綜合考核,不斷提高權重,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鄉鎮(街道)和部門工作完成情況的重要內容;編制規劃,將鄉鎮和市直部門“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落到實處。
近三年來,該市投入環保資金已達50億元,用于集鎮生活污水處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造林綠化、煤改氣、小流域治理、環保能力建設、固體廢物處置等生態環境改善,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中心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率達88.2%,赤水河仁懷段水質斷面監測均達到或優于功能區水質標準,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0.4%,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均控制在國家標準范圍,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86%,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6.96%,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提高。(中共仁懷市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