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樹園
工商銀行廣州東城支行
在阿里巴巴余額寶面世以來,隨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逐漸完善,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眾關注,而且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成為了當下最受追捧的產品,一時之間,刮起了互聯網金融熱潮,P2P、眾籌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相繼面世。而當余額寶問世至今,已有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也不斷取得良好的佳績。相比之下,在2015年央行進行了數次降息降準調整之后,銀行的活期和定期利率以及各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給許多尋求高回報的銀行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而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誕生,更讓許多投資者看到了互聯金融的巨大優勢潛力,投資者也因此將互聯網理財產品視為了接替銀行的首選。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2005年以前,銀行方面通過互聯網將其部分業務移到了網絡上,也就出現了網銀盾,在此階段,由互聯網為其提供技術支持,但還算不上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其次,是2005年到2013年之間這一時段,P2P初露鋒芒,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也日漸成熟,無論是騰訊、百度、京東等運營已久的互聯網公司,還是馬云的余額寶,均正式上線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最后,是2012年以后,國內的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獲得了快速發展,各種互聯網理財公司越來越多,理財產品的類型也越來越豐富。
1.2.1 余額寶的資金流向狀況。余額寶,是螞蟻金服旗下的理財產品,其基金管理人是天弘基金,是一種“T+0”模式的貨幣基金,是我國國內的首款互聯網基金產品,也是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余額寶不僅具有理財的功能,它還能用于購物等一系列的消費活動,1元起購。根據余額寶基金資產組合2015年第四季度的報告內容,余額寶的主要資金流向大致上分為三個方向:首先,是銀行存款以及結算備付金,大約占總資金的70%,是余額寶資金的最主要流向;其次,是固定收益投資,大約占總資金的24%;最后,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占據的比例并不多,大約在5%左右。
1.2.2 余額寶規模增長狀況。在種類繁多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當中,余額寶的發展勢頭迅猛,產品優勢最為突出。根據余額寶2013-2014年各季度的累計收益情況來看,其年化收益率最低時也有5.07%,高時能達到6.62%,在同類產品中始終保持著其優勢,同時,余額寶的市場份額也有明顯的增長,在全部貨幣市場基金的所占份額也越來越高,從66億上漲到了2500億,增長了接近40倍。
1.2.3 余額寶收益變化情況。自余額寶誕生以來,其收益率基本上一直維持在3.83%至7.18%之間,收益的高峰期出現在2014年年末左右。在余額寶面世的那段時間,銀行正處于“錢荒”時期,資金嚴重不足,為了放貸,銀行迫不得已在同業拆借市場支付了更高的成本,之后的幾年時間,銀行資金慢慢回籠,銀行的貨幣需求也逐漸寬松,余額寶的收益率也受之影響有所下降。隨著余額寶收益率的慢慢下降,將使其逐步回歸到貨幣基金的本質。
在理財投資產品的準入門檻設定方面,我們不難看出,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以說是無門檻、無限定進入,不僅可以以1元進行理財產品購買,甚至有的產品還出現了0.01元起售的情況,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微信理財通等就是這樣的理財產品,尤其是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零手續費業務辦理,更降低了這一準入限制,使其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大眾理財的需求。而作為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不僅存在著投資限額過高的局面,而且審批手續也相對繁瑣,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銀行存款中約有75%的金額集中于10%的個人名下,計算下來其余90%的人的平均存款只有1萬元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最低起售限額為5元,甚至有的高達百萬,這使許多人被拒之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門外,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小眾化產品。
雖然無論是何種理財都存在著必然的風險問題,但對于金融理財來說,其面臨的不僅是不同種類的風險問題,同時還因風險的不透明性,使客戶未能及時有效地掌握收益情況,而對風險問題也做不到合理規避。但互聯網理財即使存在著網絡信息安全的風險問題,但卻可以通過投保對風險問題進行有效轉移,而且每日收益與累計收益可以隨時進行手機查看,使其在透明化管理中獲得明顯優勢。
在我國的貨幣市場基金交易中主要實行的是T+1方式,然而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來說,由于其可以進行墊資理財產品的發售,所以實現T+0交易已經成為可能,這使其具備較強的流動性,余額寶就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方便快捷的操作。而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無論是申購,還是贖回,手續都十分繁瑣,而且T+0交易種類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采取的多是封閉式理財管理,使其流動性也被弱化。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可以穩定在4%左右。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根據不同產品種類,其收益率也有所不同,而且一年當中的收益率波動較大,雖然平均下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略高于理財產品,但如果將流動性也加入到評估范圍內,則銀行理財產品并不具備優勢。
互聯網理財發展速度之快,使商業銀行無論是對在儲蓄存款業務方面,還是在短期理財業務拓展中,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流情況,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銀行理財業務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又將如何在時代發展浪潮中占據一定的競爭優勢?這是當前商業銀行亟待思考與解決,并迅速做出調整的嚴峻問題。在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沖擊下,必須快速調整觀念,并清楚認識與把握國際金融發展軌跡與趨勢,使其在全能化趨勢下靠近國際銀行的主流業務范圍,并逐步完善金融發展機制。
中間業務指的是經客戶委托由商業銀行代為辦理繳費以及收款等事項并從中收取代理費用的業務。銀行經營中間業務不需要占用內部資金,所以,這種業務不存在較高的資金風險,可以適當發展,例如,匯兌業務、銀行卡業務、信托業務等等。針對中間業務收入在整體收益中的所占比例,在2011年的上半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在整體營業收益中所占的平均比例在20%左右,現階段,國內的銀行中間業務在所有業務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在20%到30%之間,雖然呈現出了遞增的發展趨勢,但其發展速度依然十分緩慢,與西方國家的銀行相比較的話,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上依然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應把握好機遇。
現階段,因為互聯網理財產品始終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等風險,國家相關機構也逐步頒布了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法律法規,并對其實施了嚴密的控制和監督管理。因此,商業銀行應該認清局勢,把握好發展良機,加大科技投入,推出新的產品和業務,尋求創新。要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時代快速發展,運用好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大數據處理,詳細記錄客戶資料,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商業銀行要整合自身資源優勢以及資金優勢,并結合互聯網金融的優勢,發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業務,同時,結合線上產品便捷、成本低等優勢,開發出更具有高品質的業務模式,推出更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的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中的大部分理財產品主要目標人群都是一些高收入人群,起購金額相對來說也會比較高,收入較低的人群難以購買。然而,對于高收入人群來說,國內商業銀行所推出的理財產品無論是在同時性上,還是在服務以及增值空間上,與外資銀行相比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又對他們設定了起購金額,這種設限也使很多有理財需要而無法滿足起購金額的人群逐漸開始將目光轉向了互聯理財產品。所以,商業銀行應該重視客戶的細分,同時,要重新確定市場定位。在面向高收入人群的同時,也要關注低收入人群的理財需求,適當降低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推出靈活性強且資金風險低的理財產品,并以此來滿足低收入人群的個性化理財需求。
綜上所述,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出現的新的發展變化,商業銀行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當前開放競爭環境中,不僅能夠贏得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還能進行進一步地資源優化配置,由此確保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可以在循序漸進的全方位改革中煥發出新活力。
[1]劉笑言.互聯網理財產品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中國經貿,2016(5):72-72.
[2]朱鏈萍.互聯網理財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探討[J].金融經濟月刊,2015(4):55-56.
[3]劉果果.互聯網理財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研究[J].金融經濟月刊,2015(8):78-80.
[4]趙紅,姬健飛.余額寶收益率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影響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7,38(3):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