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景春
青海省西寧市環境監測站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葉景春
青海省西寧市環境監測站
我國近幾年最嚴重的環境問題就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經常出現霧霾現象,空氣質量急劇下降。一些地區是在冬季進入供暖期開始有著霧霾天氣,有一些地區甚至全年都處于霧霾之中,這對人們的健康問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環境監測技術是使用系統調查方式對當下的環境質量做出監測。由于目前的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要加大力度對問題進行解決,不斷完善監測系統,健全監測設施,以保障環境的監測工作能夠很好的進一步開展。
環境工程;監測技術;應用與發展
加強對環境的監測,至關重要。為了能夠實現對我國環境的監測,應當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而這對于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來說是一次挑戰。鑒于環境監測技術是保證良好環境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加強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對我國環境的監測,并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降低環境污染對人們生活、身體健康的影響。
環境監測作為對環境進行監控和治理的一種手段,應該根據自然的狀況進行,同時關注自然狀態上的連續性以及污染的復雜性,因此環境監測具有以下的特點:①綜合性:A.監測應該利用其生物手段、化學手段和物理的手段三種手段進行綜合監測;B.從監測的對象上看,環境監測應該是被污染的環境和沒有被污染過的內容,具體分為空氣、水、圖繞、動物、植物等各項客體;C.對監測數據定性處理評估時應該根據環境所處的位置有針對性地進行評估,不能采用統一的標準。②連續性:由于環境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況之中,因此,環境監測應該長期連續進行,對連續性數據進行分析。③追蹤性:環境監測是要進行長期的環境質量監測,因此在環境監測中應該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測才能得出正確的監測結果。
2.1 物理化學技術
物理化學技術是環境監測的主流,物理科學、高分子化學學和分析化學的發展,開發出了一系列應用于環境監測的技術。其中,常見的物理技術比如物理因子強度測定技術,能夠準確得到環境污染中物理因素含量,對土壤、水體、空氣等的監測有著重要作用,可以及時發現光、熱、噪聲以及電磁輻射等污染。常見的化學監測技術有光化學分析、電化學分析、色譜分析以及離子色譜等,可以有效測定環境中某種特定污染物成分的含量,起到環境監測的作用。
2.2 生物監測技術
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微生物學、分析生物學等多種學科與計算機技術、化學工程等有效結合發展出來的,在環境監測中普遍運用的主要有PCR技術和生物大分子標記物檢測技術,其中,PCR技術操作簡單,并具有快速、準確的優點;生物大分子標記物檢測技術應用廣泛,可以有效預警環境問題。
2.3 信息技術
在現代環境監測技術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加普遍,對環境監測效率和準確性提高發揮著重大作用。常用的信息技術包括PCL技術和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等,PLC技術可以實現環境監測的遠程控制,運用于水環境監測中,能夠對河流水質、流速和水文等水文狀況全面掌握;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能夠實現監測設備與基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與命令傳達,可以在基站中完成整個監測工作,有效提高了環境監測工作效率。
2.43S監測技術
3S監測技術是通過綜合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和遙感技術的綜合運用,來快速、高效、準確的收集、處理信息,實現對環境的監測。以水環境監測為例,利用3S技術,可以實現水資源調查與評價、水體富營養化與生態環境變化等監測。
3.1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環境監測質量,應當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建立健全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該工作在目前的中國環保監測中勢在必行。該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是對大氣、水質、噪音等監測對象進行管理,從而在監測工作中獲得比較準確的數據。首先,應當收集基礎資料并進行實地調查,根據監測的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標準;其次,應當設有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對環境監測質量進行評價和反饋,從而提高環境監測工作質量。
3.2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下進行變量控制監測
由于大氣的污染分布是分散的,并不是均勻分布的,由此造成的現象就是不同的地區之前的空氣污染狀況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地區采用同一種監測的方法進行監測才可以明顯的將各地區的污染情況作對比。所以相關機構應該配合實際的情況做出相同的環境監測方案,針對不同地區執行得出報告后可以讓各地區通過對報告的分析做出相應的治理方案。與此同時在每個地區也要按照實際的環境污染狀況來改變監測的頻率以及力度,以保證有效的對環境污染進行及時的控制。
3.3 控制樣品分析報告數量
要嚴格控制樣本分析報告的數量,對數據進行仔細的審核,以保證數據分析的可靠性。首先,要保證數據的有效性與真實性,對數據的審核和驗收進行嚴格把關,對于分析、復核、責任審核等工作都要落實到不同的人身上,以保證數據的質量。其次,對于各個工作環節,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以保證資料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最后,對出現異議的數據進行及時的審核,建立一定的監督機制來完善審核工作,對于出現的重大責任問題,嚴格按照程序進行追究。
3.4 加強對有機污染物研究方向發展
我國目前的有機物污染主要集中在河流及周邊海域的治理,具有區域性,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來加強對有機污染物的治理及研究。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治理的向導,必須同時跟進,加強對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及有機污染物治理成效監測,確保有機污染物的治理方案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是對環境進行監督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現有環境問題的重要科學依據。雖然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為了提高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必須對監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1]許志娟,張建.分析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發展[J].科學之友,2012,07:36-37.
[2]楊婉平.探討環境監測技術的現狀及發展[J].民營科技,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