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新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開州區供電分公司
淺析智能變電站的運維管理
鄧天新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開州區供電分公司
智能變電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基礎的物質保障,滿足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需求。智能變電站這一設施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中一次設備更是整項技術的核心所在。所以,應當盡快處理好智能變電站日常運行和維護管理要點梳理事務,梳理智能變電站日常運行、維護的管理要點意義重大?;诖?,文章就智能變電站的運維管理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借鑒。
智能變電站;運維管理;措施
1.1 傳輸介質的變化
光纜(光纖)取代了電纜,數字信號代替了模擬信號,大大提高了采樣精度和信號傳輸的可靠性,大幅度減少了二次接線,避免了傳統互感器和電纜連接的固有問題。傳統電流互感器飽和問題、線圈繞組數不足問題,在電子式、光電流互感器采用后不復存在。電纜的接地問題,在過程層與間隔層也大大減少。
1.2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變化
常規變電站因功能不同,常設多臺服務器,如SCADA服務器、視頻服務器、安防服務器、五防服務器等。智能變電站僅設智能一體化平臺,將原有的視頻、安防、五防、輔助設施等功能集于一平臺,功能模塊化,大大減少了服務器的數量,同時各模塊數據的共享化,為智能變電站的高級應用提供了基礎,因此順序控制、消防聯動、在線油色譜監測得到應用,提高了變電站運維監視水平。同時網絡結構得到優化。原站內設備通信各廠家協議不同,站控層常設多臺規約轉換器(保護管理機),網絡結構環節多。而智能變電站內設備通信共同使用IEC61850標準,網絡結構得到簡化,信息環節少,通信更加穩定。
2.1 電子互感器的電源控制問題
電子互感器在智能變電站運行維護中是出現問題幾率最大的結構單元。一旦光電互感器不能得到直流工作電源支持,不管是測控或是繼電保護裝置,都將難以清晰化映射出一次設備的具體運行細節,此時一次設備便同步深陷于無保護的境遇之內。透過客觀層面觀察校驗,電子互感器工作電源主要是以雙重化配置原則為基礎的兩組直流電源供應,一旦說當中任何一路電源發生斷電以及其余故障的情況下,對應的部件將無法針對當下收集到的信息予以可靠性回應,在此類條件下保護裝置將自然鎖閉。
2.2 智能裝置運行環境質量問題
智能變電站內部通常會使用較多數量的交換機和微機系統,即存在較為廣泛的智能裝置就地布置現象,同步狀況下會令設備出現明顯的發熱現象。一旦散熱工作處理不合理,勢必限制這部分智能裝置運行的正常性。特別是在智能裝置運行環境質量持續降低條件下,使得電力設備發生故障的幾率急速增長。
2.3 運維人員對智能變電站了解不深入
原運維人員存在輕二次重一次的思想,對二次設備通訊結構了解不深。隨著智能化變電站的推進,現有的變電站將逐步被智能變電站所取代,對運維人員的要求與日俱增,要求各運維人員需全面了解智能變電站的通訊網絡構架及網絡異常的處理措施,深入了解并掌握運行、維護、操作、驗收等相關環節的工作要點。
3.1 構筑保障體系
組織主管領導、骨干人員到智能站投產建設較早、管理經驗較豐富的地區開展調研,調研智能站運維管理、設備管理、變電運維一體、狀態監測等先進經驗,形成調研工作匯報,召開調研工作匯報專項宣貫會,提煉典型經驗,率先在變電專業、繼自專業推廣應用。積極與設備廠家交流,將現在智能變電站常用的、典型的先進設備采購回來,搭建智能實驗室平臺,方便專業班組自主調試,為智能設備技術創新提供有力保障。
3.2 參與專業聯調
在基建站設備出廠調試階段就與設備廠家聯系,制定詳細的培訓調試方案,安排運維、檢修人員到設備廠家學習,配合廠家人員進行設備出廠調試。在廠家配合調試期間,運維、檢修人員可以方便查閱相關技術資料,有疑問可以現場立即咨詢廠家技術人員,有想法可以在設備上嘗試,對新設備、新裝置理解深入透徹。通過與廠家技術人員配合,對設備進行調試,運維、檢修人員可以清楚掌握智能變電站新設備、新裝置的工作原理、運行方式和內部結構等,有助于減少基建站驗收的工作量,提高驗收質量,同時有助于在未來提高運行維護、異常處理、設備檢修等運維管理水平。
3.3 倒閘操作程序化
由于智能變電站帶來的技術革新,具備開關雙位置節點反饋等優點,智能變電站的倒閘操作均采用“程序化操作”的方式。通過“程序化操作”,智能變電站的倒閘操作時間和人員勞動強度較常規變電站相比節省了50%,大幅度提高了操作效率,并為將來“程序化操作”的推廣積累了經驗。如今,智能變電站投產采用“程序化操作”已成為常態化管理模式。
3.4 完善現場運行規程
現執行的《變電站運行管理規程》中,關于《變電站現場運行規程》的內容和編寫部分是針對常規無人變電站制定的,其內容已無法涵蓋智能變電站的新設備,編寫要求也屬于空白。針對此種情況,重新對智能變電站現場運行規程中所需要包含的設備及描述內容進行規定,并下發執行。保證智能變電站現場運行規程編寫的統一規范,使得后期運維工作有據可查,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并且智能變電站現場運行規程采用逐級審核的方式,最終由單位審核通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執行。
綜上所述,智能變電站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十分繁瑣復雜,需要加強運維管理技術的應用,才能保證智能變電站的優勢得以發揮,為電網的可靠運行提供技術支撐,確保電網智能化水平提高。
[1]林軍.智能變電站二次運維管理提升及應用[J].企業管理,2016,S1:158-159.
[2]唐如海,劉文娟,孫興,張軍,婁道國.智能變電站運維隱患危險點防治[J].大眾用電,2016,S2:87-90.
[3]熊樂樂.淺析智能變電站的“可視化”與“就地化”運維管理[J].通訊世界,2016,23:104-105.
鄧天新,男,1975年9月出生,重慶開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