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是一門具有操作性、方法性、業務性與論理性的學科,因此,開展會計工作,必須要做到嚴謹、認真[1]。為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應從高職教育著手,應以就業為重要目標,對學生就業實力予以科學性培訓,等到學生畢業之后即可直接就業與上崗。在學校時,學生盡管已經掌握大量的會計專業知識點,然而其在實踐操作與動手能力上卻存在匱乏狀態,導致在就業之后時常會發生眼高手低現象。對此,教師要結合此項特點,結合高職學校會計專業化課程予以改革,將案例教學模式滲透其中,既能提高學生基本理論知識點,還要重視對學生動手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繼而實現對學生綜合實力的培養。可見,案例教學模式所發揮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通常來講,進入到高職就讀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基礎理論知識點偏差的問題,在學習專業理論時興趣不是很多,對此,若想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生動力,應滲透案例教學法,主要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予以引導,讓學生在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學習到會計的相關知識點,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技巧,從而提高會計教學質量。
實施會計教學時,為便于案例教學模式更好的開展,教師需要結合課程的具體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來開展教學準備共諾,科學選擇案例,才能切實發揮好案例的真實價值。選擇案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其一,案例不可與實際情況相脫離,選擇更具教育意義、實踐訓練價值的案例,不能僅僅以會計糾錯為目標[2],應重視知識點的銜接,強調業務的環環相扣;其二,實施會計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跟蹤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把握時代前沿,及時相關的思維模式,從過去聚合性思維逐步向發散性思維轉變,形成大容量、大視野形態,從而進一步鍛煉學生思維。通常來講,選擇案例時,通常會選擇財務會計事件,而案例來源主要是教師根據之前的教學經驗與實際會計工作情況來自行設計,也可讓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予以提供;還可參考之前所收集的資料。高職會計教學的實施,需要及時把握案例內容與相關背景資料,對案例進行精講與剖析時,會利用到一定的理論知識點,這就需要提前為學生提供案例信息頁。
首先,導入案例。教師需要出具準備好的案例,并提出一定的問題“若企業想要開設下級原料公司,需要處理的問題有哪些?”其次,對學生予以積極性引導。引導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在建立公司時,會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資金獲取來源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總公司下撥錢款,另一個是募集資金與吸引外界資金。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若企業已然獲取足夠的資金,而后要怎樣去使用呢?”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該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若想保證公司的良好運行,要切實開展生產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及時引入相關的設備資源,還要重視對原材料的科學性采購,使用資金時,還要考慮員工薪資發放問題、剩余流動資金備用問題等。
案例分析與研究之后,且小組也得出了一定的結論與觀點,最終會形成一定的案例分析報告,每個小組都應認真填寫自己的案例報告,且教師應參與指導,及時修改與完整整個案例分析報告單,從而編制出合理的分析報告。編制分析報告時,學生在處理與解決部分會計案例時,會產生一套更為完善而高效的思維分析模式,掌握了一定的理論方法,主要是利用會計知識點來處理實際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將案例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會計教學系統中是現代社會在人才培養上的必然要求與重要目標,能借助真實的案例來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會計技能,讓學生提前感知到未來的職場環境是怎樣的,即就業前的預熱。案例教學模式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能鍛煉學生的會計核算、會計報表制作等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能在就業時占據更多的優勢,從而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意義重大。
[1]張丹.案例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44-46.
[2]葉雄英.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會計》教學中運用初探[J].商業會計,2012,(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