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對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論述是十九大的重大創新和突出亮點,推進“四個偉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黨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書寫新篇章的主要途徑。深刻理解“四個偉大”重要思想,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無疑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四個偉大”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通過“四個偉大”而實現的。
“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治國理政的有力動力和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一觀點。2017年2月,在黨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貫徹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對順利推進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根本保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是歷史和現實揭示的一個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強調,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當選總書記后立即發出“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號召。在五年來的治國理政過程中,他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發表了內容十分豐富的系列講話,但主題一直都是明確的,這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可見,十九大的主題也揭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也表明十九大選舉習近平同志繼續擔任黨中央總書記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一步細化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并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民族復興愿景。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它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在黨和人民的崇高偉業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不可互相取代,同時它們有著內在聯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在“四個偉大”中,偉大斗爭排列第一。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斗爭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抓機遇、迎挑戰、除風險、化危機、強動力、增活力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革命膽略、進取精神和實踐,偉大斗爭在“四個偉大”中發揮保駕護航的積極功能。第一,偉大斗爭筑強偉大工程。黨的建設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偉大斗爭為這些建設打牢基礎、掃清障礙。第二,偉大斗爭推動偉大事業。偉大斗爭就是和偉大事業緊密聯系提出來的重要論斷。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因為偉大事業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需要用偉大斗爭強動力、增活力,掃除對偉大事業的種種干擾破壞,推動偉大事業蓬勃發展。第三,偉大斗爭確保偉大夢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開展偉大斗爭應對重大挑戰。從國際來說,西方敵對勢力一直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和打壓戰略。從國內來說,挑戰也是多方面的。我們黨還面臨四大考驗,這些考驗是各種挑戰的集中表現;還面臨“四大危險”。無論是經受考驗還是防范風險都需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只有通過偉大斗爭,攻堅克難,搬掉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想才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只有進一步把黨建設好,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實踐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管黨治黨不僅關系黨的前途命運,而且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抓緊抓好。”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都必須有堅強的領導核心。我們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必然轉化為推進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進程。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旗幟引領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我們就有了“定盤星”“壓艙石”“看家本領”。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就高舉了旗幟,“四個偉大”就有了前進方向。
十九大對偉大夢想做出新的論述和長遠謀劃。習近平同志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認識“四個偉大”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不但要有國內視角還要有世界眼光。
“四個偉大”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發展是世界上各類不同道路、各種不同發展狀況的國家的奮斗追求,是全世界的最大共識。“四個偉大”是建立在生產力是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的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之上,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不斷深入結合的實踐中。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的創新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我國雖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對世界的發展貢獻很大。我們取得這些驕人的成績,是推進“四個偉大”的輝煌成就。
“四個偉大”順應時代的“和平”潮流。和平同發展一樣,是世界上各類國家、各個國家人民的共同愿望。人類要和平,這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雖然世界仍然很不安寧,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生,但是,國際力量對比是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的。中國堅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四個偉大”順應時代的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潮流。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而發展經濟,選擇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至關重要。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統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自力更生與學習外國的統一。并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有制和最大的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國家,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優勢。我們既可以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又可以發揮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四個偉大”順應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潮流。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引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重大變化,對人類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我們要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推進“四個偉大”進程。
“四個偉大”順應時代呼喚“解決時代問題”的潮流。馬克思揭示了問題與時代的關系。他說:“問題都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人的時代之聲。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時代課題和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始終在回答時代課題中走向新境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堅持推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解決時代課題的過程。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中國經驗解決時代問題,用中國故事詮釋時代精神,用中國精神塑造時代形象,用中國力量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四個偉大”實踐,是生動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中指出的:“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這四個“不是”,講得很深刻、很生動。這是辯證否定觀的科學運用。
這種辯證否定觀啟示我們,“四個偉大”新實踐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而是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的“創業”。“四個偉大”的新思想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四個偉大”新實踐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而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對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創造”。“四個偉大”新實踐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進行的“創舉”。不是母版、不是模板、不是再版、不是翻版,而是四創:創業、創新、創造、創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近平同志對“四個偉大”就不斷有新論述。比如,對偉大斗爭來說,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對偉大工程來說,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對偉大事業來說,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偉大夢想來說,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只要我們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創新,敢走新路,就一定能夠不斷奪取新的時代條件下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新勝利,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并且“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四個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