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華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應用型大學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劉龍華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實施素質培養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加強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已成為應用型大學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
應用型大學;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1.1 大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
現代多數大學生存都存在學習的動力不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方法不夠靈活,以及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大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期末考試,獲得高校畢業證為以后就業提供一紙文憑。在這些學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以增強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目的而努力學習。當然這與當代前高校比較重視理論教學而輕社會實踐教學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等有一定關系。同時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未來就業方向、發展目標、職業的前景缺乏系統的規劃。
1.2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沒有明確的信仰、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對高校現在開設的基礎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以及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缺乏濃厚的興趣,課程設計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目的只是為了考試及格。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急功急利思想的充實著當代大學生的頭腦以及他們對現代人文學科知識掌握的相對貧乏,使得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及集體榮譽感有所弱化。
1.3 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多數大學生已經開始意識到加強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他們卻不愿意主動堅持去鍛煉身體,增強體魄而是沉迷于網絡,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多數大學生心理狀況也開始出現問題,表現為心理承受壓力差,遇到挫折的不能及時化解,很難以積極樂觀的思想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用錯誤的方式方法來排解壓力和化解矛盾。同時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家庭環境和外界環境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心理孤僻,不愿意主動與他人來往,比較依賴電子網絡等社交手段,對新事務、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比較差。
2.1 完善機制,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第一,要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和道德修養,倡導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精神。第二,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學歷層次。第三,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應成立由校領導負責,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素質培養領導小組,并將責任落實到有關部門,確實將素質培養落實在實處。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使隊伍在素質培養中起到教育引導、管理、咨詢等作用。
2.2 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
第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增強實踐性環節,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途徑,提高教學效果。第二,豐富入學教育內容,提高效果。通過對新生的入學教育,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大學教育的基本特征,同時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國家,有事業心,勤奮刻苦的學習,努力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滲透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唯物辯證法和方法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人才。
2.3 學生專業理論素質培養
第一,強化日常教育。讓學生了解應用型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應該掌握的技能和理論知識,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學習。第二,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服務。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為學生學習提供多種學習資源,拓寬學生專業知識的獲取途徑,創建一個現實的和虛擬的情景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選擇學習方式,進行個體化自主學習。第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體現多樣性的特點。在進行制定課程標準和多媒體教材的建設時,要在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體現多樣性,盡量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第四,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實踐性教學環節,既是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促使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有效地結合的重要形式。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特點和工作實際,切實完成各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和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積極引導、不但要開展校內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實踐,實現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
2.4 學生文化藝術素質培養
第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主要包括校園觀念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物質文化。加強以道德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設計、組織適合應用型大學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應用型大學生開設的課程比較多,實踐環節也比較多,但不能由于學習的緊張,而忽視文化生活的開展。第二,利用校園網進行素質培養。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創建虛擬校園文化。要在網上開設學習園地、圖書館、閱覽室、輔導室、心理咨詢室、聊天室等,使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與教師、同學進行人際信息交流。
2.5 學生身心素質培養
第一,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部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樹立自信心。第二,充分發揮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對學生開展必要的心理狀況測試,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個別學生的心理壓抑,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這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總之,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與創新,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適時進行改革,并將新的培養模式應用于教育實踐中。這樣,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在綜合素質方面才會與時代同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提高就業競爭力。
[1]柯玲,劉呂高.城市型綜合大學學生發展與素質提升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導刊,2012,08:60-62.
[2]黃德龍.基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大學舞蹈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藝術品鑒,2017,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