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之
遼寧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對策研究
李達之
遼寧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是企業為做好預防、控制、處理突發事件,建立前期快速、有效的故障搶險救援和應急處理機制。因此,企業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诖?,本文就企業安全生產的應急管理機制進行了研究,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有一定的幫助。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對策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與應急救援就是根據企業可能發生的實際危害進行一種假設和布局,也是安全工作中居安思危的理念和對策。它是在我國轉型期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突發事件增大,民生重視程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特別是黨中央“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之后,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重視更趨強烈。
企業加強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是企業安全、順利發展的需要,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可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企業應急管理實行的優點有:可確保全體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使企業安全、穩定發展,并能利用現有資源進一步滿足企業的安全基礎設置需求;在突發緊急情況時,可減少管理層的干涉或中間環節,以免因逐級上報而耽誤最佳時機,有利于安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改變傳統管理層較多或垂直管理的模式,將信息的上報通道盡量縮短,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地解決問題。
3.1 應急預案制度不完善
其一,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總體預案應該是本單位關于應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則、應急救援體系、預警機制和相應機制等。部分單位在制定預案時,沒有理清專項預案和總體預案的關系,還有甚者把專項預案和總體預案脫節,最后導致預案無法落實。其二,是預警、響應機制不明確。預警應該由第一級向高一級反饋,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營救措施。當前很多企業沒有建立預警、響應機制,或者響應分級不合理,當事故發生時,不能及時匯報,及時響應。
3.2 應急管理培訓形式化
一方面,在應急救援隊伍中,有很多人員不具備救援工作的能力,當事故發生后,不能很好的保證救援的效率和質量,導致救援效果不佳,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應急演練方法不科學,是導致企業應急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最后,部分企業在應急演練時沒有制定演練腳本,導致演練過程中漏洞百出,走過場,演練結束后未進行深入分析評估,導致未達到演練的目的。
3.3 應急管理工作重視度低
應急管理是一件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諸多企業重心放在生產和銷售上,導致應急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應急管理的管理體系不順。(2)應急管理工作的人力、應急裝備、資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3)對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不夠重視及規范。(4)沒有對本單位的應急裝備、隊伍等能力進行評估。
4.1 加強企業應急宣傳培訓
企業在對新進員工進行上崗培訓時,必須對本工作崗位所面臨的應急事項進行詳細說明,了解作業場所危險源分布情況和可能造成人身傷亡的危險因素。切勿先上崗再培訓或不培訓就上崗,新進員工除了掌握本崗位的工作技能外,還必須掌握本崗位熟悉相關應急預案內容,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還應該對在崗員工進行分類不定期培訓和考核,提高各級各類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和緊急處置技能,加強應急演習。
4.2 建立合理的應急機制
我們必須根據企業的規模、管理體制、生產及其事故的特點,來確定本單位應急管理的層次、應急指揮體系、預警和響應的級別、預案體系等,要求各層級職責明確,體系清楚,運行順暢。在響應級別升級時,接口要緊密,要明確升級的條件、聯系方式,要與上級預案銜接。預案應該針對各類事故的征兆、緊急處置技術以及逃生技巧等,編制各崗位的應急指南,應該將崗位應急指南與崗位安全規程結合,并加強應急處置技能的培訓。
4.3 規范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
企業應該組織專門的人員,結合本單位的特點,編制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預案。比如在制定應急管理預案制度時,要求在應急預案的編寫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成立預案編寫小組,對企業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對本單位的應急裝備和應急隊伍進行評估,形成分析和評估報告,再根據報告進行預案的編寫,同時要規定在預案編寫結束后組織評審和發布。
4.4 貫徹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九條規定》
《九條規定》是結合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實際,在歸納總結近年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與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從企業落實責任、機構人員、隊伍裝備、預案演練、培訓考核、情況告知、停產撤人、事故報告、總結評估九個方面提出要求,明確了企業應急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規定,突出了應急管理的關鍵要素,對企業做好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降低事故風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開展以《九條規定》為主要內容的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活動,落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責任體系和應急管理制度,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或與鄰近專職救援隊簽訂救援協議,配備必要的應急裝備、物資,危險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加強預案管理和應急演練,做好隱患排查和應急處置工作,每年必須對應急投入、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等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切實把貫徹《九條規定》工作引向深入,落到實處。
預防是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和減輕災害損失最經濟、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開展風險調查、隱患分析,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事故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建立和完善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科學的決策指揮制度和各方協作的應急處置機制,堅持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基本原則,落實自己負責的各類預案,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的聯動機制,明確各方職責,確保一旦有事,就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共同應對和處置事故。
[1]現代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建設[J].勞動保護,2014,12:12-13.
[2]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九條規定[J].勞動保護,2015,04:10-14.
[3]推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創新發展[J].煤炭經濟研究,2015,09:88.
[4]政信.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能力[N].湛江日報,2014-12-13A01.
[5]付希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與救援科技[J].現代職業安全,2013,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