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加超 方朝慶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探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同步實訓
榮加超 方朝慶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與高等學校在教育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高職院校應立足于發展應用型教學技術,將學生打造成為“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就能干好”的應用型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會計專業學生,要想成為合格的財務人員,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的練習不能缺少。深入教學一線,采集真實教學案例,得出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同步進行的必要性和優勢。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手工做賬
從用人單位對財務人員任用條件中的工作經驗、技能證書、學歷、性別四個因素進行統計,調研數據顯示實際工作中企業更需要前兩者,而目前我們的畢業生恰恰在這兩方面薄弱,尤其是工作經驗方面應屆畢業生更需要加強。根據當前財務人員供求狀況調查得知本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高職院校擔負著為企業輸送高質量實用型財務人員的任務,需要適應市場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有必要將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同步進行。財務人員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財務人員的人才質量供應沒有達到企業現有工作的需要。應屆畢業生從事會計工作,整體實踐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那么作為高職院校有責任有義務為社會輸送實用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行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同步實訓的教學。故此從地方產業區域發展人才需求的角度亟需搭建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同步實訓的平臺,為地方產業發展培養會計人才,同時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兩種實訓方式存在共同點,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所依據的原始依據、法律法規及工作步驟相同,故此在賬務處理中根據相同的原始依據進行會計核算、記賬原理相同,基本工作步驟和內容相同將出現重復操作的現象。將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做賬同步進行,將會大大降低重復的工作,那么學生隨著實訓任務量的降低,失誤率也隨之降低。相同任務量的減少將會降低學生的排斥情緒,進而初步減輕學生不愛學,老師重復講授的教學現狀。
(二)手工做賬與電算化對學生的培養能力不同,雙重操作的實訓方法有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提升校內實習的效率,降低校外實習成本。兩種實訓方式在數據載體、內部控制機制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兩種實訓方式同步進行并且進行比對分析,學生將會對賬務處理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提升學生實務能力,為日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將兩者有機結合,會有利于專業實訓的發展,使學生在學校具備踏入社會的會計崗位相關技能。
(三)學生的實訓軟件中系統存在不穩定性的現象,對會計資料保存存在丟失的可能性,如果同時進行,將有利于會計資料的保存。一套實訓資料,用兩種方法進行操作,學生們在實訓過程中進行比較分析,將鍛煉學生處理賬務問題的能力,進行對比找到賬務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未來工作崗位上自查能力的培養。
(一)手工賬務處理。根據所選的實訓教程,由熟悉企業會計實務的老師負責指導學生完成手工賬務處理的全過程。實訓耗材選擇企業所用的會計用品,按著小組的方式對同一套手工賬進行賬務處理,在實務操作中了解企業日常業務并熟練操作會計業務。
(二)電算化軟件賬務處理。教師通過電算化軟件運用已經手工賬賬務處理的全套資料再次進行賬務處理。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財務會計中的模塊,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會計電算化的整個流程。
(三)手工賬與電算化軟件賬的對比。通過手工賬與電算化同步進行的方式,使學生親身體會并掌握手工做賬、電算化軟件做賬的流程及其異同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軟件在會計工作中的優勢,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既能適應中小微企業手工賬務處理需求,又能具備勝任大企業所需要的會計專業能力。
兩種實訓方式需針對同一企業相同的業務同時進行,學生將形成鮮明實務印象,與此同時教師具備熟練應用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并熟練掌握手工與電算化軟件同步做賬的實務能力,同時深入企業實踐,與企業實際需要接軌。
大數據時代的高職院校教育中,在重視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漸漸忽略了會計手工賬的教學,雖然看似節約時間順應科學技術進步的腳步,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將導致學生未來工作中出現較多問題。因此,為能夠更好地供應企業所需的會計專業人才,需要調整會計電算化實訓的教學現狀,采用手工賬和電算化同步實訓的的方式將大大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適應企業對財務工作的實際需求。
[1]沈扣勤.淺談會計手工賬和會計電算化的異同[J].時代金融.2015年第11期.
[2]趙鳳華.關于加強企業財會管理對策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5).
[3]左文敏.會計手工賬務處理與會計電算化同步實訓教學研究[J].財會研究.2016.04.
[4]鄭春曉.探討高職院校手工賬與電算化賬結合[J].教育發展縱橫.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