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鵬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設計的思考
王思鵬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
在高中課程中,學生的差異是一直都存在的且多種多樣的事實,教師要想將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整體提高,就必須根據各個學生之間的不同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個人潛力,將學生合理分成多個小組并進行有差異的教學,通過適宜每個小組學習的教學內容,使各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種教學方式也可叫做分組教學、差異教學、能力分組。
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設計思考
由于學生因先天因素或是后天所處生活、文化環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導致高中生學習方面存在很多參差不齊。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想促進層次不同的學生共同進步,教師應與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隨著近幾年分層教學方法的不斷應用實踐,可以知道該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該教學方式是教師以全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參考而進行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其主要根據是由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同,在教學時建設層次不同的教學環境對智力特點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提問、練習布置等,并在課程結束后對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以分層作業等方式進行學習指導,讓全體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表現出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及分層優化等特點,同時更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與興趣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偏向主動性,該教學有著學生學習能力與成績整體提升的重要意義。
2.1 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科學分層
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知識情況、地理基礎知識、學習接受能力以及個人能力等作分析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越合理的劃分層次,能使課堂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效果更明顯,將其優勢完全的發揮出來。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并作相應的測試調查,并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還有認知能力進行分層。在進行層次劃分時,一般都是以1:2:1的比例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1]。以學習成績優秀、學習能力高以及發展潛力良好的學生為第一層次,通常以優等生稱呼該層次的學生;以熱愛學習并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學習狀況較為一般的學生為第二層次,通常稱呼該層次的學生中等生;而最后個層次,則是學習基礎偏低、缺乏主動學習能力,同時在知識的接受與理解能力存在不足的學生,該層次的學生稱作學困生。教師在對學生分層時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維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對自己所在層次進行了解并接受,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活動,使自身的學習水平能夠不斷的提高。并且,盡量不要透露每位學生所在的層次,將知情的范圍盡可能的縮小,避免學生出現負面情緒,對每位學生做好保護措施。
2.2 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制定明確的分層教學目標
要想使分層教學的作用發揮最大化,教師就應該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通過教學課程后所需達到的水平進行了解,以確保分層教學的教學效率。故而,在教師對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層后,以每位學生的地理水平的高低為根據,制定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習的教學目標。通常情況下,教師僅是要求學困生能夠將基礎知識掌握,并能夠將其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對于中等生要求其對基礎知識掌握過后,能夠做到所學知識的簡單運用,使其知識運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而對于優等生來說,不僅要求對前兩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達成,同時要求其將所學知識運用并分析,做到進一步的思考,如在進行“自然災害”相關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對形成自然災害的原因掌握[2],并對該內容教學的案例進行分析,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拓展性的要求:對于優等生來說,要求他們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而教師對中等生的要求便是以所學知識為根據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對學困生的要求是能以所學知識為根據進行大致分析便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按照科學合理性進行,對地理教材、教學案例等仔細分析研究,使自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升。通過教師自身能力的逐漸增長,才能確保教學內容的穩定教學,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面提升。
2.3 根據教學方法的不同達成分層教學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位置首屈一指。教師在對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時,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于所學知識較為簡單的部分,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教師應選擇講授法對需要通過講解才能理解的知識進行傳授;而相對于學困生來說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應將知識以直觀、形象性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感性從而獲得知識認知,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通常面對這樣情況時,教師多為選擇實物教學法、掛圖教學法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法等方式進行教學。同時為了使所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性提高,教師也能以小組合作與討論法等進行教學。教師只要能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并以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可以將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最大化。在教學方法中,分層教學法能夠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對新課改的推進有著很大的幫助。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能夠將當前局面改變,使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發展,同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進入學習狀況,達到全面提升發展的教學目的。
在學生當中,無法避免知識學習方面有差異的情況出現,這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往往被傳統教學方式所忽略,導致學生學習方面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是教育的首要目標。同時根據學生理解范圍的不同教授相應的知識,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知識的收獲并能夠運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分層教學對每位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同時還能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更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
[1]石學全.高中地理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5,(06):81-83
[2]歐陽鴻.淺析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術研究,2014,(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