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山東世紀華都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基于產業鏈整合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分析
郭丹丹
山東世紀華都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已經被我國列為戰略性的新型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能夠為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技術裝備,在這當中主要有節能以及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模式。從產業組織的視角來看,對于節能環保產生來講其主要就是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有效結合的橫跨多種行業的綜合型產業之一。本文主要就從當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鏈整合的發展情況入手,對影響節能環保產業鏈整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探討基于產業鏈整合的節能環保產業創新方式。
產業鏈整合;節能環保;創新方式
1)產業鏈整合的主體是其中的企業。產業鏈是具有縱向上下游關系的企業的集合,其基本構成單元就是各個節點企業。產業鏈本身不具有行動能力,具有行動能力的其中各節點企業,正是這些企業為實現最大化利潤而開展的各種戰略性行為導致了產業鏈自身的演化。
2)產業鏈整合的客體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表面上看產業鏈整合的是其結構形式,實際上整合的對象是與其主體直接相關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
3)產業鏈整合的目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基本構成單元的各節點企業通過產業鏈的整合以實現節約交易費用、追求最大化利潤;二是作為整體的產業鏈通過整合達到產業創新和價值創造。
2.1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會提高社會潛在產出能力,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原有產品和服務的產出數量,從而帶來企業邊界、產業組織模式的變化。技術是產業不斷發展的驅動力,新技術的產生會推動產業不斷進步,產業的進步勢必會帶來優勝劣汰的選擇與淘汰,從而引發產業鏈整合。
2.2 進入、退出壁壘
進入與退出壁壘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產業鏈整合主體的整合意愿與整合進程,面對進入壁壘大及退出壁壘高的被整合對象,整合的難度就會大一些,相反,面對進入壁壘小及退出壁壘低的被整合對象,則整合就相對比較容易。整合主體需要考察整合的收益成本比較,做出理性選擇。
2.3 產業管制
政府可以通過產業管制限制或促進某一產業發展,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制定相關產業政策,調整產業的組織結構及分布結構,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推動整個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2.4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屬于產業最上游的競爭條件,與競爭關系聯系最緊密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等。每一種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其對各種生產要素的不同依賴程度。
2.5 產業生命周期
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是具有周期的,并將一個產業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產業在不同的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產業特征,這些特征決定了產業處于某一產業鏈的位置、產業鏈整合能力及在產業鏈整合中扮演的角色。
2.6 相關產業及支持性產業
多數情況下,產業鏈整合的發生,并非是由單獨某一個因素引起的,而是多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某一個或某幾個因素發揮主導作用。進入退出壁壘、技術創新、產品生命周期、產業管制、生產要素和相關產業及支持性產業只是產業鏈整合發生的必要而非充分影響因素,產業鏈的協調難度、產品的復雜程度都會影響產業鏈整合的最終結果。
3.1 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鏈
處在產業鏈中游的是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生產企業,負責的是設備的生產,與之密切相關的配套產業是鋼鐵產業,鋼鐵產業既為它提供原材料,同時也是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的主要需求者。現階段還存在很多鋼鐵、火電等污染物排放企業,這些企業迫切需要大量污染防治設備來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因此,負責污染設備的生產,充分發揮其在制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
處在產業鏈下游環節的是分銷商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與之相配套的產業是物流與金融行業。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生產出來之后,一部分是通過分銷商,直接銷售給用戶;還有一部分并不是直接銷售,而是賣給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它們來管理和運營這些設備。
3.2 尾礦綜合利用產業鏈
尾礦綜合循環利用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環節。
上游是尾礦供應商和為尾礦循環利用提供技術支持的研發機構。中游主要包括尾礦生產、綜合采選和尾礦再選、尾礦干排等環節;采用上游研發機構提供的新的技術、工藝流程,讓在之前初次開發利用的礦石能進一步進行篩選,然后進入下游環節進行冶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針對一些礦物含量高,但是現在不能充分提煉的尾礦,進行干排待用。下游主要為建筑集團、經銷商、礦石加工企業及尾礦庫,利用尾礦生產出來的建筑材料及其他產品,可以通過直接運到建筑工地,或者是通過經銷商進行銷售。
3.3 節能環保產業鏈的空間布局
節能環保產業鏈的研發環節,需要分布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良好的科研環境和舒適的生活條件,加上研發環節前期投入都比較大、失敗率較高,因此,研發環節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支撐。因此,節能環保產業鏈上的研發環節,可以布局在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當中。
處在節能環保產業鏈中游的制造環節,則需要有大量的土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良好的工業基礎等條件。因此,對制造環節的布局既要能滿足其對土地、勞動力、產業基礎等要素需求,同時也需要能接近最終的消費市場。
節能環保產業中的一般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業、再生資源利用業需要消耗大量的廢棄物,而這些材料的價值相對來說都比較低,運輸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有較高比重,屬于原料指向型的布局類型,因此,這些產業需要布局在所在地區的工業廢棄物排放較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排放較多的區域,以便于就地取材,直接在當地利用廢棄物進行加工。
節能環保產業整合模式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保證產業鏈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實現環保產業的創新已成為相關工作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節能環保產業創新的影響因素入手,分析了產業的發展方式,以此促進該產業更好的發展。
[1]王建軍.資源環境約束下的鋼鐵產業整合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2]潘浩.聯盟能力、產業鏈整合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系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