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帆
深圳市深水光明水務有限公司
污水處理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探究分析
肖 帆
深圳市深水光明水務有限公司
隨著現代社會及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隨之增加,大量污水對環境及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危害,污水處理問題亟待解決。原有處理技術在污水處理方面存有一定缺陷,一方面由于技術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污水排放肆意增大處理難度。但通過改善現有模式,通過技術革新,不但能降低污水中雜質含量,而且還促進水循環系統對污水的循環利用。因此,本文就污水處理技術及其發展趨勢進行探究分析,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1.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除去污水雜質屬于動態循環的過程,首先將污水排放至絮凝吸附池內,使其吸附污水內的雜質,然后將剩余污泥進行活化處理,恢復原有活性,依次漸進循環。該工藝流程為將生活中的廢水與污泥混合,在絮凝吸附池內充分攪拌,使其活性污泥吸附該污水內的雜質成分,進入沉淀池中,實現污泥與水固液分離,活性污泥在該反應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沉降,最后得到的便是凈化后的水。為保證污泥活性,將吸附后的污泥短時間內在空氣中進行曝光,降解其內部微生物,有利于提高污泥活性。為避免活性污泥出現變質發臭現象,一般都有一定的限制反應條件,該反應環境需要在活化池內進行,有利于化學物質可持續反應。
1.2 化學絮凝法
化學絮凝法是一種提高水質的有效方法,絮凝劑主要是帶有正(負)電性的基團將一些水中帶有負(正)電性難于分離的一些粒子或者顆粒進行電性中和,降低其電勢,使其處于不穩定狀態,并利用其聚合性質使得這些顆粒集中,并通過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分離出來。
1.3 CASS處理工藝
CASS處理工藝技術由多道工藝組成,由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CASS池及消毒池組成,其中CASS池又由污泥濃縮池及污泥脫水間組成,保證其系統結構的完整性。污水進入該系統中,進入粗格柵完成其柵渣作用,其過濾雜質直徑在20~30μm。在進入第二個柵渣系統(細格柵),能夠過濾出更細小的雜質成分,該過濾網采用納米技術,使其能夠篩選出更細小的雜質成分。沉砂池起到三次過濾的作用,將二次處理的工藝廢水進行過濾,然后進入CASS池,該池內添加絮凝劑,能夠與污水內的細小雜質成分絮凝,使之形成沉淀物,并且絮凝劑能夠與氮、磷等離子化合物反應。
2.1 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
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主要是利用有機物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進行發酵的原理,對生活污水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從而降低污水對水體的污染。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是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中將環境與社會效益結合的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成本較低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農村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被微生物進行厭氧發酵之后能夠產生大量沼氣,此時的污水中有機物含量大大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凈化污水。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能夠作為家庭能源使用,進行厭氧發酵處理過的污水可以被繼續使用。水凈化沼氣池技術已取代了傳統化糞池,該技術不但處理了農村污水問題,還創造了清潔能源。
2.2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是通過人工建立與自然濕地系統相似地面或洼地,是一種根據生態學原理的污水處理技術。利用水生植物能夠與微生物相互協助、互利共生,并經過地下砂石的過濾凈化作用,從而實現降解污染的目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作為一種經濟且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可以廣泛用來處理農村污水。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中,水生植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個處理過程的完成需要微生物與水生植物共同作用;填充物砂石作為人工濕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凈化磷污染物起到很好的效果。
2.3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就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安裝一定數量的填料,為了使污水達到凈化的目的,通過填料上的生物膜和供應的氧氣發生生物氧化作用,以此來氧化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法處理廢水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經過生物接觸氧化法,亞硝酸和硫化氰等有害物質都可以被有效的除去,對后續的處理工藝起到關鍵作用。一般來說,在氧化池內的生物膜主要是由菌膠團、絲狀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組成。生物接觸氧化法和普通生物膜法相比,區別在于填料的應用,也就是微生物在氧化池內的狀態不同。例如:對于活性污泥法中的絲狀菌,是影響生物凈化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由于填料的存在,絲狀菌呈立體結構,增加了與廢水接觸的表面積,而且絲狀菌對有機物,具有氧化能力,并且適應負荷變化較大的水質,可以極大地提高凈化的能力。
2.4 BAF法
BAF法即曝氣生物濾池法,該方法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現如今已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流行使用。該工藝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質)的作用。其特點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個體于一體,節省了后續沉淀池,其容積負荷、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所需基建投資少,出水水質好,運行耗能低,運行費用省。但是曝氣生物濾池的維護過程比較復雜,不易保養。
隨著污水處理工藝不斷改進,一般污水處理技術很難達到日處理量在5×104t以上。根據現有技術采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該處理工藝能夠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雜質,并且能夠將超標離子吸附,其中活性污泥法現已用于一級污水處理程序,主要吸附污水中多余雜質,并且控制污泥活性,增大反應速率。其次便是CASS處理工藝,該工藝大量使用于二級處理,能夠吸附多余雜質,并且還能夠凈化水環境的多種離子。這些模式已大量使用于現代污水處理中,保證后期處理污水不含過多的重金屬離子。
總之,水處理技術的不斷更新是關鍵,同樣,水處理模式的革新也是重中之重,只有模式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才能使先進的凈水技術發揮功效,使得污水處理環節上的各方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更好地為水資源的處理和保護助力。
[1]金隆.我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探究[J].化工管理,2015,03:22.
[2]楊永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河南建材,2016,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