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本刊特約評論員
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水平居世界第六十九位,成為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革故鼎新、勵精圖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實現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的基本國情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遼寧同全國一樣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高,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慢,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特別是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省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也較大。解決這些問題,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過程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遼寧沒有理由掉隊、拖后腿。要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轉化為推動遼寧振興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之以恒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促進整體發力多極支撐,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確保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邁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時間,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建成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絕不辜負黨中央的重托和全省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