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社會養老保險對策探析
張 麗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迫于當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我國大力提倡勞動者選擇靈活的就業方式以擴大就業途徑。然而,愈漸龐大的靈活就業群體面臨著社會保障問題,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養老保險存在諸多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將對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著重研究,并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提出建立可持續發展、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對策。
靈活就業群體;社會養老保險;完善體系
“靈活就業”是自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多種經濟成分的出現而興起的。而隨著90年代由于經濟體制改革而出現的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大量下崗失業問題,國家更是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勞動者通過靈活的就業形式就業,靈活就業成為我國吸納勞動力的重要形式。社會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部分,及時解決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養老保險問題,能夠促進我國勞動群體的就業積極性,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保障社會穩定。
1.1 就業群體對于參與社會養老保險存在觀念誤區
經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靈活就業群體對于社會養老保險都不了解,僅局限于“聽說過”層次,在關于“是否想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中大部分就業人員表示不想或以后再說。這表明我國靈活就業群體對于參與社會養老保險存在很大的觀念誤區,他們的觀念中沒有養老、參保等的意識。這與我國政府對于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視程度極大相關,相關勞動保障部門的宣傳力度不夠不到位,導致勞動群體缺乏對這方面情況了解的途徑,對養老保險了解較小而錯過參保。我國勞動力主要位于20~28歲年齡段中,這部分就業群體更關注當前需求,認為參保離自己很遙遠,到退休前再參保也不遲。
1.2 參保繳費基數偏高,繳費年限設置不合理
我國靈活就業群體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總繳費比例大約在18%,統一繳費比例為20%,高于正規就業人員參保的負擔。(繳費基數每年大幅度增長,無形中參保人員的負擔越來越重。以安徽省為例:省均工資從1996年度的396每月逐步漲到4748元每月)。然而我國絕大部分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處于中低收入水平中,很多根本無法承擔這個參保繳費基數。基于這種情況,對于絕大部分地區的靈活就業群體來說,他們工資的三分之一將會用于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的繳納,其中還會包括其他社會保障費用的繳納,這必然會造成他們當前收入的大大減少與生活水平的降低。繳費年限設置的不合理成為我國靈活就業群體進入養老保險體系的一大障礙。
1.3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關系異地轉移關系存在困難
我國對于靈活就業群體的養老保險轉移模式套用的正規就業方法,而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最終養老金發放由勞動者辦理退休手續時所在地區統籌負責”,造成很多地區為了維護當地養老基金的平衡,不愿接受新轉入人員。(而且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在轉移社會養老保險時,其中職工醫療保險只轉移個人賬戶部分,而繳費年限卻不互認,)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的工作穩定性較差,流動性較高,尤其是農民工所占比例極大。他們如果想要參加城鎮養老保險就必須要成為合同制工人,當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時,不能順利跨地區轉移接續養老保險關系時,就必須要放棄當前養老保險權益,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退保。
1.4 缺乏專門的法律保護體系
我國雖然頒布了《社會保險法》,但其中對于靈活就業群體參與社會養老保險所涉及的法律面較窄,所形成的相關法律條文都不夠規范完善,不能對靈活就業群體的參保做統籌規劃與有效保護。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靈活就業群體參與養老保險的重視
政府各部門應該加大對靈活就業群體參與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可以對靈活就業群體進行教育宣傳,增加他們對參保的認識和了解,改變他們的觀念,避免因為誤區而產生的不必要損失,以此促進靈活就業群體自覺參保。
2.2 降低參保繳費基數,提高參保率
考慮到大部分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較低,無力承擔參保繳費,部分城鎮地區應該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對當地靈活就業群體的參保率做統一調整,適當降低到該群體可以接受的范圍。對于特別貧困人群的參保繳費可以實行分期過渡等政策,還可適當做一些獎勵機制適當吸引鼓勵參保人員延長繳費年限等。國家應該提出相關政策,適當提高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增加其參與社會保障的資金。
2.3 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的異地轉移交接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考慮建立便捷、高效的可轉移接續的個人賬戶管理模式,將參保的靈活就業群體的養老保險金全部轉出,帶入到退休所在地的統籌區域進行管理,消除靈活就業群體因工作不穩定帶來的跨地區流動的障礙。
2.4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對靈活就業群體參保的立法
我國要加快轉變觀念,進一步完善《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將靈活就業納入正常統計范圍,明確靈活就業的法律地位。從法律的多角度來加強對靈活就業群體的權益保障力度,尤其是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以減少在靈活就業群體中供求雙方所造成的問題。
我國應該完善靈活就業群體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轉變整體思路,完善基于個人繳費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降低靈活就業群體的參保門檻,加快立法進程,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等。基于公平自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等原則,解決該群體參與社會養老保險所存在的問題。
[1]夏林林.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社會養老保險對策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02):221.
[2]班娟.我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問題對策探究[J].長白學刊,2010,(06):151.
[3]孟艷玲.靈活就業群體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以養老保險為例[J].學理論,2010,(13):74-75.
[4]朱漢珍.靈活就業群體參加社會保險對策初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