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低碳概念下引入建筑計劃的建筑設計模式研究
孟少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現在人們對身體健康、環境保護和低碳節能愈加重視,在建筑設計中也開始逐漸引入低碳環保概念。然而當前很多建筑工程具有較大能耗,碳排放量較大,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分析研究建筑計劃學的理論方法,將建筑計劃引入到傳統的建筑設計模式中,使建筑師足夠重視做方案、繪制圖紙之前的調查過程,創造出真正符合使用者行為模式的建筑空間,由此通過設計出擁有合理使用面積和體形系數的建筑方案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希望通過引入建筑計劃的新型建筑設計模式能夠對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低碳概念;建筑計劃;建筑設計模式
近年來隨著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生活環境逐漸惡化,其中用于建筑運作的碳排放量占據了一半以上,因此低碳建筑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而現行的建筑設計模式往往對設計前期的分析、圖解、歸納、構思等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建筑使用者也極少參與到設計過程中導致后期建筑投入使用的各種問題,其中建筑使用系數過大導致碳排放量增多是一個突出問題。對此本文試圖以建筑計劃學作為理論基礎,將建筑計劃引入到建筑設計的前期過程中,打破傳統建筑設計模式,探索出適應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的新型建筑設計模式。
低碳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為了緩解日漸惡劣的環境問題,為人類提供一個舒適、綠色的人居環境,在建筑方面的體現是通過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減少建筑建造過程以及后期維護運作過程中的碳排放。低碳概念在建筑設計中主要體現在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空間利用率的提高、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對建筑環境的整體考量等多個方面。而傳統的建筑設計模式對上述因素的考慮不夠周全,主要原因是業主具有最終決策權,建筑師扮演的角色是在提供一定的設計理念基礎上要遵循業主的意愿進行設計,而使用者很少參與到設計中,同時在進行方案圖紙繪制之前建筑師對使用者的行為與其空間對應關系缺少研究,經常出現后續使用空間不合理,建筑面積浪費的現象,過大的體形系數導致碳排放量增加。
目前,建筑計劃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還沒有被系統化、理論化,屬于建筑設計理論研究范疇,其研究領域也非常廣泛,本文以人的生活行為與建筑空間的協調對應關系為著眼點論述對建筑計劃學的相關見解。在計劃學中研究行為與空間對應關系時要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對生活方式的了解,建筑物對生活方式的限制與引導作用,空間隨生活方式變化應如何改進,社會條件與技術進步對建筑空間形式的影響等,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對生活方式設定的研究。因為在對生活實況進行把握、分析基礎上得到的建筑空間計劃方針并不是萬能模式,此結論可能是從被各個問題分割出的某一側面得出的結論,它只適用于個別的建筑計劃,有一些建筑物就可能不能靠這些結論完成。因此在從把握實況到計劃建筑空間的整個過程中,應該以把握生活各個側面為基礎組建與研究對象有關的生活整體形式。對此計劃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是對生活狀態進行設定,將生活與空間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最終描繪出一個綜合性的生活狀態。總之,建筑計劃學的目的是通過對人的具體生活行為、心理活動及社會生活進行觀察,總結歸納與生活變化相呼應的空間變化規律,從而可以按照人們的需求更加合理的對空間環境進行支配。
建筑計劃學不是目的而是為建筑設計提供科學依據的研究性學科,建筑計劃則是以建筑計劃學為理論依據為建筑設計提供合理的基礎依據。建筑中的計劃主要負責明確建筑設計目的,做好經營管理的準備工作,保證一定的經濟支持,搜集有關建筑物的各種要求、條件等信息,制定能夠引導人們得到具體形態的指南準則,一句話概括即在繪制圖紙之前的一切研究性工作都可以統稱為建筑計劃。
4.1 引入建筑計劃的必要性
現有設計模式多是以設計者的已有經驗為依據,以建筑師和業主個人意志為主導進行建筑創作的設計模式,在過去此方法是普遍適用的,但社會愈加公共化,建筑物規模不斷擴大化,性能趨向復雜化,反過來隨著建筑規模擴大化、集中化,其空間對人的生活行為的規定限制作用就愈加明顯,因此在傳統建筑設計模式中引入建筑計劃以此來解決建筑空間與人們生活相適應的問題顯得愈加必要。
4.2 建筑計劃在建筑設計流程中的位置及意義
傳統建筑設計的完整流程包括:企劃、把握條件、基本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企劃一般由業主自行解決,即制定有關建設及與建設相關的各問題的計劃進度。而由業主提出的建筑意向出發,從把握內部要求,外部條件到建造基本形態,決定建造方式,到細節、設計成本的決定都要制定不同的建筑計劃。因此建筑計劃應該穿插于建筑設計前期和中期的整體過程中。通過引入建筑計劃,對空間定性定位分析探討使用者需求,將設計意向形態化,空間化,從而能夠更好適應現代建筑的發展趨勢,更好的體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綜上所述,本文從低碳概念介紹與傳統建筑設計模式分析出發,點出了現在設計中的弊端,即主要以建筑師個人經驗,主觀意志為中心的設計過程導致后續空間使用與人的行為關系相背離的問題。對此分析了建筑計劃學的理念,提出了引入建筑計劃的新型建筑設計模式,從而創造出真正適用的高效經濟的建筑空間,同時也順應當下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1] 莊惟敏.建筑策劃導論[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 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間環境與行為[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99.
[3] 鄒廣天.建筑計劃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 長澤泰.在塚禮子,西出和彥.建筑空間設計學——日本建筑計劃的實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5]王加和.試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