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芳
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
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研究
李蓉芳
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
隨著“雙創”熱潮的興起,創業人數不斷增多,但創業失敗率也相應高起,從而引發一系列后果,在此之中,大學生創業群體的問題尤為突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高失敗率及創業失敗后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在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特點和現行創業保障機制及完善目標的基礎上,圍繞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提出初步解決路徑。
大學生創業; 創業失敗; 創業失敗保障機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國家層面戰略的提出引發了當今社會的一大波創業熱潮,投身創業的人數呈急劇上升態勢。但近年來相繼出現的創業失敗熱點事件,使創業失敗的問題也相應成為社會上熱議的又一焦點。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創業群體,創業失敗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后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伴隨著大學生創業的超高失敗率,一系列不利的后果也由此而生。大學生的創業失敗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為切實推動“雙創”戰略的實施,我國已相應推出財稅、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創業優惠政策,對創業者予以一定的資助和扶持,但梳理現行的政策保障體系,其大多數扶持政策集中在創業過程的前端,而對創業失敗后的保障政策則相對缺乏。2016年8月25日,國新辦召開的就“雙創”發展形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初創企業失敗率高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當前雙創已經進入了理性發展、自我完善、優勝劣汰的新階段。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創業創新政策體系,特別是要建立對創業失敗者的保障機制,使創業者、從業人員、投資人都能夠及時退出,獲得新的機會。”
針對大學生創業的高失敗率及創業失敗后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將在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特點和現行創業保障機制及完善目標的基礎上,圍繞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提出初步解決路徑。
伴隨著創業失敗率的居高不下,創業失敗成為當下創新創業研究的又一熱點,“創業失敗”一詞在眾多文獻中被廣泛提及(如Cardon,2011;Eggers和Song,2015;陳科和張軍2016)。盡管有大量文獻研究了創業失敗的成因及創業失敗對后續創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但令人遺憾的是鮮有文獻提及創業失敗的補償機制和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相關研究尚處起步階段,研究的現狀在于:一是研究對象單一,如賈天明、雷良海(2016)僅以上海大學生創業失敗為例,提出完善大學生創業失敗補償機制,并提到這不僅能夠彌補創業失敗損失,降低創業風險,還能與現有政策形成合力進一步提高創業者的創業積極性。二是研究不深入,研究多停留在論證可行性上或文化概念層面,提出的對策措施不具體,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不足。如張西陸(2016)僅從理論層面提到要建立對創業失敗者的保障機制,使創業者、從業人員、投資人都能夠及時退出,但并未能構建出具體的保障指標。三是零散性,政策研究大多孤立存在或依附于現有的創業保障機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實際上,完善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能夠從戰略層面降低大學生的創業風險,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這就需要突破創業失敗對后續創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的傳統研究方向,站在政府政策宏觀戰略的層面,基于大學生創業群體的特征構建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指標體系,與現有的創業扶持政策形成合力,為政府相關部門完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提供參考,真正促進我國“雙創”戰略的實施。
本文重點考察創業失敗后的制度保障,重點參考創業失敗的結果觀,從形式上定義創業失敗,即創業企業在組織清算清償債務后,剩余財產不足以彌補股東實際出資額的運營結果。相比于從實質上定義創業失敗,此種定義方法既有利于創業企業的規范運營和表報制度的完善,又可避免因界定不明而造成的有關部門的尋租現象。
2.2.1 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內涵
廣義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包括創業前、創業中和創業后的失敗保障制度。而狹義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則指創業失敗后的虧損補償機制。本文所研究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僅指狹義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根據創業失敗的定義,本文將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界定為當創業企業在組織清算清償債務后,剩余財產不足以彌補股東實際出資額時為創業者提供醫療、教育、資金等方面支持和保障的制度。在大學生創業失敗以后所給予的以期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激發創業者首次創業和二次創業熱情的保障制度。
2.2.2 創業失敗保障的對象
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并非針對所有的創業失敗者,不能一概而論。正確界定創業失敗保障的對象,是創業失敗保障政策有效落實的關鍵。因此,在落實創業失敗保障政策時,必須堅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導致的失誤與消極被動、不負責任的錯誤區分開,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保障對象,應該是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探索性失誤者,決不能消極被動、胡打蠻干的失敗者。
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和提升自身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當前,隨著大學生創業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國大學生的創業存在如下現狀和特點。
我國大學生創業起步較晚,相對于西方大學生創業者缺乏經驗。我國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高校甚至未開展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這就導致許多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缺乏專業知識的引導,失敗率較高。另一方面,大學生由于人脈和社會關系的相對缺乏,融資籌資渠道也受到限制。許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初始資金來源于家人和朋友,有限的運營資金使企業后期的業務發展難以繼續,最后走向破產。同時,大學生創業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持,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是目前政策還沒有得到完全落實。
大學生創業者是較為特殊的創業群體,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創業成功的預期較高,風險承受能力低下。一旦創業失敗,個人、甚至舉家的投入都付諸東流,嚴重的可能悲傷沉重的債務。同時,大學生創業失敗后,創業熱情將受到沉重打擊,對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隨著創業失敗率的居高不下,創業失敗保障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各省市在意識和行動上都做出了努力,正在設法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業氛圍以及鼓勵試錯的機制。目前,我國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構建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湖北省、湖南省、江蘇省等省市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持續推動創新創業的實施辦法,對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的探索性創業失誤予以寬容和理解。在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寬松創業氛圍下,一些地區還探索性地為創業失敗者提供了部分保障,為創業者“兜底”。部分省市設法建立失敗補償和鼓勵二次創業的保障機制。設法建立試錯成本共擔機制、創新創業風險擔保機制、創業失敗人員補貼和救助機制,以此解除創新創業者的后顧之憂。為解除創業者、創新者失敗的后顧之憂,目前部分省市已推出創業失敗保障“配套產品”,以保證創業者不會因創業失敗返貧致貧,同時也為其二次創業奠定一定的初始資金基礎。
目前,我國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東部地區政府已對創業失敗保障的問題予以重視,并探索性的提出了一些創業失敗保障政策,而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政府還鮮少提及這一問題。另一方面,目前還未有省市提出一套完整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已有的創業失敗保障政策較為零碎,指導性、操作性都較差。基于上述問題,我國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借鑒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逐步推廣到中西部地區,在全國各省市都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惠及全體創業者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第二,各省市必須立足實際,基于本省創新創業的特點,制定一套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創業失敗保障政策,以指導本省的創新創業。
當前對于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研究亟待深入和完善,建立一個完善的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迫在眉睫。構建我國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四點:第一,完善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有利于降低創業風險,消除創業者的后顧之憂,降低創業失敗者返貧致貧的可能。給真正能創業、想創業、敢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后盾和保障;第二,完善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有助于打破現有創業扶持政策的不公平性和排他性,有助于創建更加公平的創業環境,讓真正有意愿、有能力的大學生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獲得成功,改變創業者對未來風險收益的判斷;第三,完善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機制有助于與現有的創業政策形成合力,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積極性;第四,完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可以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縱觀近幾年來的創業政策可以發現,政府在推動創業問題上無疑存在了越位,過度關注事前、事中的扶持,而忽略了事后的保障。完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實際上也是政府轉變職能的一種方式。
大學生創業企業在破產清算時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工商部門根據流程予以登記,并公布破產企業名單,開具相關證明。同時,工商管理部門應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劃分創業失敗等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針對不同的等級給予相應的保障。
高校應廣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增設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創新創業培訓,組織創新創業比賽。高校應組成導師團隊,對創業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多到企業學習,為創業活動積累經驗。
[1] CARDON M S,STEVENS C E,POTTER D R.Misfortunes or Mistakes?CultureSensemaking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1):79-92
[2] COPE J.Enter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Failure: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6):604-623
[3] 趙文紅,孫萬清,王文瓊,李秀梅.創業失敗學習研究綜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5)
[4] 賈天明,雷良海.構建創業失敗補償機制的探討[J]-上海經濟研究,2016(2)
[5] 趙永興,馮曉翠 ,田旭.完善保障機制,促進全民創業——以保定市為例[J]-社科論壇 2015(6)
[6] 閆聞.淺析高效創新保障機制[J]-創新教育 2016(4)
[7] 鄭伊瑋,張琪.國外大學生創業保障與監督機制研究[J]-社會觀察,2015(4)
[8] 田常華,楊春龍.大學生創業保障機制探討[J]-職業指導 2012(12)
李蓉芳,(1994-)云南騰沖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