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鞍山市土地征用整理事務處
新形勢下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李玲玲
鞍山市土地征用整理事務處
土地是國家和社會寶貴的資源和最大的資產。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和規范土地市場,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切實保護、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新時期;土地管理;建議
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建設,集約與節約用地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健全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綜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土地政策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項有關于土地的法律也相繼出臺逐步完善,但是在農村的土地管理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在中國某些農村中存在著在耕用土地中建設民宅現象,一些村民出于某些理由放棄原先的住宅通過非法手段或者未經批準在自己的耕種用地中私建民宅,造成很多耕種用地流失。其次,在新農村建設中,整體規劃不是很完善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費。再次,目前中國農村的集體收入相比以前減少很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為了提高經濟收入地方的基層干部有時會蓄意更改《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調整農民的承包土地,損害村民的利益。最后,目前中國農村中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婦女,造成大量的耕種地荒廢。
中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的根本目標是解決城市人民的就業問題、環境問題、做好社會保障等,這些目標的完成建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2]。在當今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城市對城鎮化產生片面的理解,把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當成城市化的最終目標,由此建設了很多不符合本身實際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由于缺乏整體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占用不斷擴大,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嚴格執行《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各級政府要制定和重新審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控制各類建設用地指標,降低經濟增長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劃定城鎮建設用地“紅線”,限制城鎮建設過度擴張,走集約化城鎮發展道路。加強土地整治和復墾開發,對全國各類存量復墾土地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積極復墾舊城區、空閑地、廢棄地等。實施差別化的土地利用政策,針對不同產業土地配置效率和不同區域主體功能的差異,明確不同產業用地的先后次序,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等集約化程度高的產業用地,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地、高污染產業用地。
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是規模經營的前提。農村土地流轉必須始終堅持“姓農”,絕不能以流轉為名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務必做到土地流轉不流失。必須堅持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農村土地流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確保農民享有土地流轉自主權、流轉方式選擇權和價格收益談判權等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培育和發展各種類型的土地流轉服務中介組織,健全評估制度,規范流轉手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地方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土地流轉長遠規劃,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配套政策,加強土地流轉過程的規范管理,積極做好土地流轉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防止土地流轉市場發展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
遏制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將土地收入由原來地方政府自行支配的預算外收入,全部或部分納入中央統一掌管的預算內國稅收入,從根本上弱化地方政府與土地的利益關系。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進一步加強土地增值稅收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土地稅收在抑制土地投機、規范房地產市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逐步把原來一次性收取70年或50年的土地出讓金,改為繳納浮動的土地使用年稅制。規范征地程序,明確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的不同實施辦法,公益性征地要嚴格依照論證、協商、聽證、裁決、審批等程序確定,絕大多數居民不同意征地拆遷的不能強征強遷;經營性用地要嚴格按照市場運行機制操作,讓當事人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權。完善征地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各種補償方式,按照“先安置、后拆遷”的原則,對被征地拆遷的居民進行妥善安置,解決好他們的就業、住房和社會保障問題,確保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基本生活長期有保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盡早對《土地管理法》等法律進行相應修改,突出全面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嚴格界定“公共利益”征收土地的適用范圍,堅決制止濫用征地權。同時加強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憂患意識和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自覺性。加強全國土地監管信息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土地監管網絡信息系統,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對土地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全方位管理。
總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進一步加強我國土地管理工作,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預防各類土地違法行為的發生;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行動上增強主動性,在落實上增強責任感,真正地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用地觀念,特別要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土地利用規劃、節約集體用地等方面的法規政策宣傳到組入戶,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把保護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變成全社會共同責任和自覺行動。[科]
[1]梅旭龍.新形勢下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浙江國土資源,2008(7).
[2]林淑正.新時期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科技致富向導,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