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賈中建
國網河南息縣供電公司
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的應用分析
張 強 賈中建
國網河南息縣供電公司
信息化時代,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了社會及相應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從HHGA-RBF神經網絡及PSO-SVM兩方面,介紹了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的原理,并從實驗的角度,對其預測的過程及效果進行了觀察,通過對不同算法預測誤差及效率的對比,證實了PSO-SVM模型在預測網絡安全態勢方面的應用優勢。
網絡安全態勢預測;HHGA-RBF神經網絡;PSO-SVM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得網絡數據的傳輸速度逐漸提高,數據傳輸量逐漸加大。在上述環境下,網絡環境的安全性問題,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重視。對網絡安全態勢進行預測,評估當前網絡的運行狀態,是有關領域用以分析網絡環境的安全情況的主要途徑,對其預測方法加以研究較為必要。
網絡安全態勢,即網絡環境當前的安全狀況及發展方向。要求在收集并統計現有網絡安全數據的基礎上,尋找數據的規律,進而實現對網絡風險的預警,以提高網絡應用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態勢框架共包括三層,分別為覺察層、理解層與預測層[1]:(1)覺察層:包括防火墻、IDS以及CERT等,可實現對網絡安全數據的收集,并對數據進行初步的統計,以供進一步分析。(2)理解層:基于相應算法,分析數據與數據之間的相關性,評估當前網絡環境的安全狀態。(3)預測層:通過對當前網絡環境的分析,預測未來網絡環境的發展態勢,為網絡安全態勢框架中最重要的層次。
2.1.1 預測算法
通常情況下,預測網絡安全態勢所需應用的算法,包括RBF神經網絡及遺傳算法兩種。RBF神經網絡為前饋網絡的一種,可通過對人腦結構的模擬,形成高覆蓋的伸進網絡,具有最佳的逼近性能,預測結果較為準確。遺傳算法又稱進化算法,為全局并行的隨機搜索方法的一種,且具有優化計算的優勢,能夠與神經網絡有效融合,相互配合,完成對數據的統計、整理與分析。根據遺傳算法的特點,將其與RBF神經網絡融合,形成HHGA-RBF神經網絡,以預測網絡安全態勢,可行性較高。
2.1.2 預測流程
HHGA-RBF神經網絡預測網絡安全態勢的流程如下[2]:(1)對控制基因及參數基因進行編碼。(2)種群P1初始化。(3)隱藏基因構造RBF。(4)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輸出層的權值。(5)根據輸出層的權值,計算個體的適應度。在評價個體適應度的基礎上,評價當前的網絡性能。(6)判斷計算是否滿足終止條件,如符合,則可停止計算,得到最優解。(7)如計算結果不滿足終止條件,則可通過選擇與復制等方法,判斷個體是否可進入P2種群。(8)通過交叉及變異等過程,得到新的種群P4。繼續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輸出層的權值,并逐步完成計算,直至個體適應度符合終止條件為止。
2.1.3 預測過程及結果觀察
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集的120個網絡安全態勢值作為樣本,標準化處理后,取剩余的110個樣本作為訓練樣本,按照預測流程預測。統計發現,完成的網絡攻擊所用時間為3d。將向量維數設置為3后,對未來一天的網絡安全態勢進行預測,發現,與單獨采用遺傳算法或RBF預測相比,采用HHGA-RBF神經網絡預測,與網絡安全的實際值更加接近,證實了將HHGA-RBF神經網絡神經網絡應用到網絡安全態勢預測中的有效性。
2.2.1 SVM理論
SVM理論要求首先選擇非線性映射,將輸入向量映射至高維特征空間。在該空間中,建立最優決策函數。通過對最優決策函數解的計算,預測網絡安全態勢。SVM常用算法,以Chunking算法為主。實踐研究表明,采用快速迭代算法計算,效率同樣較高。
2.2.2 SVM參數的優化
SVM參數包括懲罰系數C、不敏感損失系數e及核函數寬度參數α三種:(1)C:功能在于實現對回歸模型的控制,如取值過大,容易導致欠學習問題發生,與預測結果準確度的影響較大。計算時,需加強對上述問題的關注。(2)e:功能在于影響模型向量的數量,進而對擬合的精確度產生影響。e與向量的數量負相關,與曲線的平緩度正相關。(3)α:功能在于實現對非線性規劃問題最優解復雜程度的控制。可采用粒子群算法,優化C、e及α三大參數,為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準確度的提高奠定基礎。
2.2.3 預測流程
PSO-SVM模型預測網絡安全態勢的流程如下:(1)輸入歷史安全態勢值。(2)整理歷史值,使之形成安全態勢樣本集。(3)根據安全態勢樣本集,建立PSO-SVM預測模型。(4)運行模型,通過快速迭代算法,得到最終的安全態勢預測值。(5)分析預測的精度。
2.2.4 預測過程及結果觀察
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集的120個網絡安全態勢值作為樣本,標準化處理后,取剩余的110個樣本作為訓練樣本,按照預測流程預測。統計發現,完成的網絡攻擊所用時間為3d。得到的結果與HHGA-RBF神經網絡計算得到的結果一致。將預測模型的設定m值設置為3,采用MATLAB編寫非線性擬合程序。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得到粒子群參數初始值如下:(1)種群規模:初始值為20。(2)學習因子:初始值為2。(3)粒子速度:初始值為(0.1,0.5)。(4)最大迭代次數:初始值為500。通過對預測結果的觀察,發現,與單獨采用遺傳算法或RBF預測相比,采用PSO-SVM模型預測,與網絡安全的實際值更加接近,證實了將PSO-SVM應用到網絡安全態勢預測中的有效性。
通過對HHGA-RBF神經網絡與PSO-SVM模型預測網絡安全態勢的結果的對比發現:(1)絕對誤差對比:采用HHGA-RBF神經網絡與PSO-SVM模型預測網絡安全態勢,絕對誤差均優于遺傳算法或RBF預測方法,兩者對比,誤差值基本就一致。(2)預測效率:采用HHGA-RBF神經網絡與PSO-SVM模型預測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效率均較高。但兩者對比,采用PSO-SVM模型預測,效率更高,優勢顯著。
綜上所述,HHGA-RBF神經網絡與PSO-SVM模型為網絡安全態勢預測的兩種方法,與遺傳算法及RBF預測方法相比,兩種預測方法的誤差率較低。但兩者對比,PSO-SVM模型的預測效率較高。未來,應將PSO-SVM模型應用到網絡安全態勢的預測中,在建立PSO-SVM預測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快速迭代算法,得到最終的安全態勢預測值。
[1]李璽,盧昱,劉森.基于Markov game模型的裝備保障信息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方法研究[J/OL].計算機應用研究,2017,(11):1-7.
[2]肖艷萍,張舜標,鄭錚華.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在校園網絡安全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9(0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