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思宇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淺談高中生對中國經濟的認識
紀思宇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網絡的發達和電視的普及,讓高中生了解到很多書本中沒有的信息和知識。受年齡和自身閱歷的限制,雖然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很多主流看法有著區別,但我們接受著各種先進技術和思想的教育,思維處于最活躍的階段,對事情的看法有著較為開闊的思維。中國經濟是當前我國各階層和各群體都重點關注的一個詞匯,我們高中生對中國經濟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高中生;中國經濟;過去;現狀;未來
自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時期。并以11%的經濟年增長率持續了30年,這是一個屬于中國的奇跡。
1978年,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正式向海外各國敞開國門,引進外資,并開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
1980年,中國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建立了5個經濟特區。
1985年,劃定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遼東半島等經濟開發區,從而形成了沿海經濟開放帶。
1990年,中國政府開發了上海浦東新區,形成了以浦東為龍頭的長江經濟帶。
200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正式進行西部開發。
2001年,中國加入WTO。
2004年,黨中央實施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區的戰略決策。
2005年,在兩會期間提出“中部崛起”,同年,上海浦東被設定為首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代表中國已全面開放,并深化對經濟的改革。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將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國,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2011年,中國首超日本,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2015年,國幣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式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里程碑……
回顧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路程,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超高速的增長率。 而近幾年,我們逐漸從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熱潮中冷靜下來,思考如何杜絕經濟泡沫,讓經濟發展趨于理性化,更加穩定健康,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特征更加明顯,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從速度看,去年中國經濟增長6.7%,雖較過去兩位數的高增長有所放緩,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的良好增長趨勢并非代表我國經濟發展不存在問題,相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結構失衡現象與日劇增。[1]總結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經濟中最讓我們關注的就是高房價和高物價,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經過前幾年房地產及相關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房價和物價飛漲,CPI節節攀升,政府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措施,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看似繁榮的房地產市場,誰又能斷言它不是一個可怕的經濟泡沫了?一旦泡沫破裂,經濟發展就會斷層,成為下一個經濟危機的開始。房地產發展20年,產業早就滲透進中國經濟主體中,開發商資金多來于銀行貸款,購房者多通過銀行貸款消費,房地產直接或間接的與銀行捆綁在一起,如果房價降價出現不保值的預期,很多貸款消費者會出現恐慌和抗議而引發社會危機;情況繼續惡化就會發生還貸者不還貸引發的新的次貸危機;而房屋開發商最后會拿房屋抵貸,讓銀行成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銀行破產,另外,各級政府財政盡一半以上來自于出讓土地收入,房地產經營的不好,政府財政也要面臨挑戰。
政府性的資金投資大部分集中于興建開發區、市政設施、房地產、股市、鋼鐵、重化工等單一領域,由于缺乏很好的消費需求的引導,產能過剩、資金過剩、資源過剩不但會導致相關產業鏈下游企業的經營困境,還能引發社會性物價上漲。
由于各國經濟滑坡,就業壓力增加,貿易保護主義并不奇怪,但對依賴出口的中國卻是一個打擊。另外,中國對能源、基礎資源的定價權和控制能力太弱,也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未來資源性物質受制于人的局面還將加劇。國外需求一直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增長,金融危機以后,中國經濟增長轉向國內需求為主導,但圍繞國內需求的經濟系統嚴重不完善,無法保證經濟順利轉型,這也是近兩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核心問題。
今后我國經濟要推進全球化進程,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我國在貿易進出口方面也保持8%的年均增長率,預計未來外貿總額還會不斷增大,甚至趕超美國,將我國外貿由順差轉為逆差,人民幣也將在國際儲備資產中占據更高的比例。
隨著國汽車市場迎來了的高速發展,接踵而來的是能源和環保的壓力,這將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一大契機,很可能幫助我國汽車工業縮小與汽車強國之間的差距。過去十年,我國汽車市場高速度成長,不斷擴大的內需成為推動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最大動力。預計在未來的十年里,汽車也許會像今天的家電一樣,成為城鎮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個別家庭擁有兩臺及以上汽車將成為普遍現象。汽車也將大規模進入農村地區,如皮卡、越野車等,既可以代步,也可以作為生產資料幫助生產。高速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將給能源和環保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中國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同時提高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縮小與汽車強國之間的差距。
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我國能源政策將面臨巨大壓力。國際上要求中國節能減排義務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民眾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向清潔化轉變,經濟結構轉向低碳化。隨著能源消耗量的增大,我國政府只有通過大力發展水電、核電、風電等非碳性基礎能源,并大力推廣硫回收等能源清潔技術,才能帶領我國走出能源困境,預計十年后,我國的煤炭占能源消費比例會大幅度下降,而相對清潔環保的油氣資源比例將大幅度提高。
最后,回顧中國經濟走過的這三十多年,體會當下中國經濟存在的各種問題,展望中國經濟充滿希望的未來。不論是那些屬于過去的輝煌,還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苦難,我們都應該對中國經濟保持信心,努力學習,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增磚添瓦。
[1]倪東.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模式設計及實現策略[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