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譽
遼寧省撫順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中等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聞 譽
遼寧省撫順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積極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還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在積極心理學的教學理念下,首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積極心理學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積極心理學的作用。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中等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理念;中等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美國是積極心理學理念的發源地,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將人的幸福感、好奇心、樂觀性作為實證研究的課程。隨著世界文化研究體系的日益健全,積極心理學理論不斷得到優化,其強調對人的潛在心理意識正能量的激發,引導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保人性格的健全性、積極性,實現人的身心健康的綜合發展。
整體來看,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主觀環節、個體環節、群體環節。在主觀環節中,積極心理學體系強調人的主觀感覺體驗,即其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內心想要達到的幸福感。在這個過程中,糾正學生片面的主觀思想,使其養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飽滿、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在個體環節上,積極心理學理念主要研究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使人具備良好的團結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群體環節中,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社會群體組織系統,主要研究影響人心理健康的各類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從而激發個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確保人積極有序地展開生活,為人創造一個積極的發展環境,實現和諧化群體組織系統的構建。
孟萬金教授的觀點中,將心理教育分為三級,分別是:預防教育、解決問題、治療疾病。一級目標主要是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力度;二級目標主要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主,通過心理咨詢和輔導,解決學生心理存在的障礙;三級目標主要是治療心理疾病嚴重的學生。但是,我國中職院校在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中過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教育過于忽視,以至于教育目標中心點偏移。
在目前的中職院校的幾乎所有課程中,課程內容的教學都是傳統教學,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心生厭倦,對于新式教學方法沒有進行嘗試,諸如團體心理訓練、角色扮演等等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具體應用,從根本上來說,中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不適應當代的教學發展。
就目前而言,中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度的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嚴重的忽視了學生在心理上的需求,對于學生的心理調適、心理障礙、心理困擾沒有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解決,只是一味的講解書中的內容。教師過于強調書中的心理障礙病例以及心理疾病病例,沒有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積極地培養,這些病例的講解會對學生形成心理暗示,使學生覺得自己就是那個病人,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
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體驗成功和成長的快樂,引導學生關愛生活、關愛他人,從而關愛自己、接納他人、接納自我,使學生面對挫折充滿希望。教育學生接納社會,熱愛集體,投入社會生活,學會體驗生活。
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指沒有心理疾病,意味著擁有較好的社會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狀態,建設性的人際關系,獨立自主的精神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應著重于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中職學校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在交往中的溝通和發展健康的心理,具體包括忠誠、真誠、正直、坦誠、信用、率真、自制力、自信心、仗義、情緒、心理、環境、人際等。中職學校學生社團活動,比如參加家電維修,切磋所學專業等,可以使學生從被人接納認可中獲得自信和自尊的滿足,借助娛樂活動使感情升華,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積極心理學,是一項注重學生在健康教育中的活動,讓學生主動關心自己的心理,塑造積極的人格。心理咨詢,是中職學校健康教育的手段,加強心理學觀點的引導,與來訪學生建立信任、平等的關系,強調中職學校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對他們的進步與努力給予鼓勵,學會欣賞、信任、感激,幫助中職學校學生建立積極上進的情緒,樹立信心。通過積極的干預,使其在快樂和成功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調整心態,激發內在積極潛力。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開設的課程,就是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從理論上來說,我們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觀。教學上,我們大家要以理論與案例相結合,使中職學校學生真正將積極理念內化到思想中。教師教學時,遵循尊重性、平等性、參與性,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根據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設計,營造和諧的氛圍,以達到增加課堂操作性的目的。
總之,隨著對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有了新的視角,也就是積極心理學,這主要是注重開發和應用人們身體中固有的、潛在的、積極的力量,通過這種方式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某種方式積極宣傳和培養學生構建自身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維護并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1] 黃安云,廖衛紅.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04):97-99.
[2] 楊新惠,馬志峰,潘學功.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新[J].中職時空,2013,9(03):19-21.
[3] 朱穎.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職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8):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