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妹
國電蘭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新常態下火電企業應對和破繭
葉紅妹
國電蘭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火電企業面對嚴峻經營形勢,應當轉變觀念,強化機制,以營銷為企業經營生命線,拓展生存空間,在困境中突圍、破繭。
新常態 火電企業 應對破繭
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行業的發展同樣呈現出新常態特征,如何應對新常態下火電行業競爭環境,增強火電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強盈利能力,成為火電企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1火電企業面臨的形勢
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受宏觀經濟下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據中電聯2016年電力工業統計快報統計,2016年底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165小時,同比降低199小時,是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等規定,要求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下簡稱 克/千瓦時);到2020年,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改造后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嚴厲的節能減排政策使得火電企業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大規模集中進行,導致火電企業治污成本快速增加,其中脫硫、脫硝裝置的安裝和技術改造、運營成本增幅明顯。
當前傳統高耗能行業對降低電價訴求非常強烈,對火電行業提出嚴峻挑戰。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等措施,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也將降電價作為壓縮工商業成本的重要舉措。按照《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電力體制改革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開放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將使直供電量、交易電量比重不斷增大,跨區域電力交易活躍,電力市場面臨高度競爭,結算電價低于標桿電價,火電企業盈利空間嚴重壓縮,經營壓力和成本矛盾將更加凸顯。
基于上述三點原因,火電企業面臨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利用小時持續降低,環保投入巨大,環保成本驟增,加之新電改下,大用戶直供、跨省跨區交易電量比重不斷增大,火電企業大幅度降價讓利,火電企業普遍出現虧損,某發電集團資深人士感慨“火電企業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面對嚴峻經營形勢,火電企業應當轉變觀念,強化機制,以營銷為企業經營生命線,拓展生存空間,在困境中突圍、破繭。
2015年以前,全國大部分省區,由政府下達年度發電計劃,雖有部分跨省、跨區交易電量,但均執行標桿電價,發電企業市場競爭意識不強,“管發不管用”,圍墻內搞經營。發電行業長期平穩運行的環境,員工危機意識不強,企業內部仍然存在“吃大鍋飯”的現象。面對新的市場環境,火電企業必須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市場意識,管理從“圍墻內”轉移到“圍墻外”,既要看到當前的電力市場處于過剩時期,更要認識到電力用戶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尚待發掘,市場遠未達到飽和的程度。
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轉,火電企業市場營銷工作面臨深刻變化和挑戰。火電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應以競爭力為核心,創造價值為導向,以營銷為龍頭,“以銷定產”,成為發電行業必然的經營管理模式。營銷隊伍的能力和水平,營銷工作的技巧和藝術,直接決定企業的經營業績。新形勢下,“量、價、風險、收益”平衡是營銷工作的核心任務。發電企業的業績體現是量價協同后的收益水平,對任何單一指標的追求都無法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實現營銷模式從生產型企業向經營服務型企業轉變,從協調型營銷向競爭服務型營銷轉變,從服務電網單一客戶向服務全社會客戶轉變,營銷網絡從電量、電價、電費分頭推進向三線合一轉變,營銷機制從按專業分兵推進向各業務高效協同推進轉變。
對于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的部分省份,如云南、貴州、甘肅等,常規火電利用小時已跌至3000小時左右,短時間內通過常規手段提高利用小時改善經營狀況幾無可能。常規火電通過熱網、熱源建設和市場開發是今后發電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35萬及以下機組來說,供熱更是企業的生命線。除了北方冬季供熱取暖,更應該引進工業熱負荷企業,通過供熱,降低火電企業發電成本。同時,利用火電企業土地資源、供水、供汽能力,通過新增配售電業務,打造工業園區產業經濟鏈。
面對火電企業運行負荷率低下,經濟性降低,運行成本上升的局面,火電企業必須改進機組啟停策略,優化機組運行方式,開展機組間負荷經濟分配研究,形成機組間負荷搭配的最優模式,從而實現全廠總煤耗達到最低值。火電企業應加強同電網公司溝通,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在保障電網穩定運行、設備安全可靠前提下,積極優化機組年度運行方式,經濟分配各機組間負荷,優化單臺機組運行參數,減少機組啟停次數及輔助冗余設備的運行數量,并根據負荷率狀況停止部分備用設備運轉,采用主機停備主變停運、中低負荷重要輔機設備單側運行等措施,以降低廠用電率,節約火電企業成本。
挑戰與機遇并存,火電企業應當及時轉變觀念,向內強管理,向外搶市場,延伸經營范圍,從單一發電轉型為具有競爭力的供熱、配售電及提供增值服務的綜合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