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夏邑縣住房保障服務中心
論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
朱 琳
夏邑縣住房保障服務中心
電隨著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都在朝著智慧化和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我國也正在大力的推進智慧生態型城市,智慧生態城市的建設為人們的實際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有效的解決目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因此要加快智慧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有效的緩解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等的問題,從而有效的提升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智慧城;變化;問題;對策
國內外智慧城市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對智慧城市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理解。從早期的數字城市發展到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再到當前的“超智能社會”,業界對智慧城市的理解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無論概念如何變化,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仍然還是聚焦在城市的管理。
智慧城市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得到了重視并加以實踐,相關領域在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緊密。在綜合借鑒各國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很多國際組織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法上有了突破,并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概念。什么是公共品呢?它指的是針對不同城市共有問題的標準制定。比如交通擁堵,無論是北京還是西雅圖、倫敦,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的城市,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這就是公共品。研究如何解決國際間不同城市的公共問題,是智慧城市國際研究的重要內容,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智慧城市不僅是一線城市的建設目標,同樣也是二三線城市的發展目標,甚至城市和農村間的過渡地帶同樣也在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設。201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與特色小鎮兩個概念彼此呼應、相輔相成。
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什么樣的城市才算是合格的新型智慧城市?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對此,2016年11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給予指導。根據國家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將以點帶面、以評促建,取得新的突破。這次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推出,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得到了充分的重視。
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就是對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統計。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從而得到具有使用價值的信息。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來源,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將成為空談。擁有龐大的數據來源,若無法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也會使智慧城市的建設進入瓶頸。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開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孤島問題變得更為突出,也急需解決。信息孤島現象不僅會造成硬件設備配置不合理,收集到的數據信息也是分散的,這樣的數據將大大增加大數據處理的難度,不能及時為城市建設提供信息支持。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企業、社會和政府等多方進行資金投入,并對資金使用進行合理規劃。例如某區從2015年開始設立了每年2000萬元的智慧城市建設與應用專項資金,而2013-2017年期間,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缺乏相對穩定的計劃性,未來某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資金的數量尚不清楚,專項資金的數量及使用方向的確定沒有相關依據。
某區雖然成立了智慧渾南建設領導小組,但對該機構的主要工作職責、任務范圍等界限劃分不夠清晰,未發揮該機構應有的作用,且還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決策協調機制,缺少有效的統籌協調、咨詢指導、人才培訓、考核評估等相關工作機制。
云計算等新興科技作為技術支持,為整個城市的智能化建設提供保障。這種科技的應用不僅為城市建設作出卓越的貢獻,也使得信息安全問題變得尤為重要。一旦信息安全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會造成城市管理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等現象。
明確信息開放和共享的邊界,構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對于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制定嚴格的保密標準,嚴防泄露,整合各部門的機房、計算、存儲設備,促進各部門業務系統和數據存儲向云平臺聚集,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
區政府需要加強完善投融資體系,推出優惠政策,吸引有技術、有優勢的企業與機構,發揮銀行在資本融資中的主體作用,將民間資本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此外,設立專項財政管理組織對建設資金進行監督。
針對區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培訓、考核機制,明確其工作職責及任務范圍。此外,區政府應積極建立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專業型、復合型的信息專業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為智慧渾南建設建立人才保障機制。
推進信息技術與三產融合發展,引導企業將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到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生產過程控制、生產設備監控、產品質量溯源、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等領域,加快提升經濟發展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市產業鏈,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效帶動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
總之,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的智慧城市更多是智能城市和信息城市,我國目前是否能夠真正有效的發展智慧城市并且能夠取得成功是值得不斷的去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可以有效的反轉我國目前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更好的發展城市生態文明,當然對于智慧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理論探究是一項需要長期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進我國的智慧生態城市發展。
[1]馮小茶.安防集成管理平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J].機電工程技術,2016,(Z2):659-661.
[2]李傳軍.大數據技術與智慧城市建設——基于技術與管理的雙重視角[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17(04):39-45.
[3]焦黎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政府管理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