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亮
江蘇興業幕墻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幕墻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述
尹 亮
江蘇興業幕墻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幕墻不僅承擔表現建筑形象、構建建筑空間的作用,也關乎著建筑的防護安全、消防安全、綠色節能和室內舒適度,為保障以上各方面效果,國家和地方也制定了相關的建筑規范和措施,這些措施往往對建筑立面及幕墻設計產生關鍵性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就建筑幕墻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建筑幕墻設計;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減少建筑能耗和解決環境問題已上升到國家標準的水平,綠色建筑將是未來發展方向的建筑,建筑幕墻是整個建筑的一部分,作為建筑圍護體系,建筑室內和室外能源屏障的最薄弱環節,可以說建筑節能關鍵在于幕墻門窗,所以建筑幕墻設計必須符合有關規范的節能設計的要求。
幕墻不僅要考慮結構的安全性和外觀,還要考慮施工項目總投資的控制,即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對幕墻設計考慮經濟的要求,保證業主對資金投人的合理性,以最經濟的成本達到最高的建筑外觀的安全和美觀。
對于建筑幕墻設計,由于其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對于其重要性了解相對不足,導致設計意識相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設計的正常開展。具體來看,建筑幕墻設計并沒有同工程主體設計同步進行,而是放在建筑設計、施工完成后,縮短了建筑幕墻設計時間,造成設計工作量的增加,設計質量由于時間短促難以保證,給后續施工造成麻煩。
對于建筑幕墻設計工作在當前的具體落實來看,其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難以和后續的施工階段形成理想的協調性效果.進而導致設計價值難以最大程度體現。針對這種設計與施工的不協調問題進行分析,其一方面是指設計工作較為滯后,難以較好維系整個建筑幕墻施工操作的進行,對于施工操作的知道效果不強,很多設計方案都發揮不了全面的作用效果;另外一方面,這種設計環節和施工操作的不協調問題還表現在具體的設計工作的落實沒有充分參考施工現場的各項指標,進而導致設計方案的可操作性受損,難以在施工現場中得到有效落實,如此也就必然會最終影響其應用價值效果。
對于幕墻設計專業人員而言,首先要提升本身對幕墻設計的了解,及時收集國外同行技術變化、市場動態等信息,增強自身積累,提升自身專業性,為高質量幕墻設計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需要加強與建筑其他相關行業間的交流、溝通,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加強與設計協會、建筑學會等協會間的聯系,將幕墻設計相關知識及時傳達給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和監理各參與方,增強其對建筑幕墻的了解,提高重視度,為幕墻設計創造良好行業環境。
為了更好促使建筑幕墻設計工作能夠體現出較強的實際應用效果,還需要重點從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的有效協調人手進行優化控制,這種設計和施工階段的協調處理需要注意時間安排以及施工現場調查兩個方面的內容。從時間安排角度來看,這種設計工作的落實必須要保障其具備充足的時間,這種充足的時間不僅僅是指預留給設計工作人員的設計時間,還在較大程度上表現在對于設計到施工階段的預留時間必須要充足,這也就需要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人員進行整體規劃,確保建筑幕墻設計的有序性。從具體建筑幕墻設計執行中來看,其需要針對施工現場環境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尤其是需要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和障礙,進而也就能夠在設計方案中有所體現,最終保障設計方案具備較為理想的可行性效果,確保其能夠和施工環節進行有效過渡。
①了解當前幕墻設計行業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先進設計管理標準,對幕墻設計規范進行補充和完善,并加強落實,保證設計工作嚴格執行規范要求的標準;②加強對幕墻設計方案的審核,及時發現設計中存在的不規范情況,預防低質量設計情況的發生;③熟悉各種不同類型圖紙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比如平面圖需采取建筑制圖標準、節點圖需使用機械制圖標準,避免出現標準圖使用混淆的情況,保證設計的合理、規范。
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對幕墻設計水平提升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實際中:①應當做好幕墻設計基礎知識的教育普及,提升幕墻設計人員基本理論水平,深入理解幕墻設計原則、方法等內容;②加強專業技術培訓,通過專項培訓活動、交流學習等方式,掌握先進的幕墻設計專業技術,不斷提高設計技能水平,提升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從而作出更為可靠、專業的幕墻設計方案,促進幕墻設計的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制約幕墻設計的因素有諸多方面,正是這些制約因素規范了建筑幕墻的標準,保障了建筑的安全與舒適。作為建筑師,在立面設計與幕墻設計中要考慮到種種限制因素,提前判斷利弊關系,并運用建筑手法一一解決,設計出既滿足各種規范要求,又功能完善、外形美觀的建筑幕墻。
[1]郭凡榮.節能技術在建筑幕墻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6,(21):45.
[2]趙德超.簡述高層建筑幕墻的施工技術[J/OL].建筑知識,:1(2016-05-27).
[3]程楊毛強.玻璃幕墻節能設計探討[J/OL].建筑知識,:1(2016-05-03).
[4]李曉龍.建筑幕墻設計項目風險識別與評價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