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建剛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和土地管理局
探析城市違章建筑的形成原因與治理措施
惠建剛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和土地管理局
違章建筑嚴重影響了城市規劃建設實施,增大了城市發展和建設成本,并且違章建筑破壞了轄區環境的整體性,無序的違章建筑影響了城市的市容市貌,破壞城市形象。此外違章建筑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城市違章建筑的主要類別,對城市違章建筑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城市違章建筑;類別;形成原因;治理措施
城市違章建筑對城市規劃建設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緊靠公路兩側的違章建筑缺乏統一規劃管理,造成有路不通或通而不暢。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違章建筑,但往往收效甚微,而且產生了諸多問題。并且現行《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及《建筑法》等法律法規對違章建筑的立法存在缺位和不夠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健全完善相關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強化行政執法,做到執法必嚴,才能最終解決城市違章建筑的蔓延態勢。以下就城市違章建筑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進行探討。
違章建筑是指違反《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未經規劃土地主管部門、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審批,取得用地、規劃、施工等許可證件或采用欺騙手段騙取批準手續的,經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確認的建筑物。根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部委規章對違章建筑的類別進行劃分,主要包括程序性違章建筑以及實體性違章建筑兩大類:第一、程序性違章建筑。其主要是指建筑物本身并沒有違反城市規劃,只是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所造成的非法建筑。通常情況下,程序性違章建筑可以通過補辦相關手續轉變為合法建筑。常見的程序性違章建筑主要包括:無證規劃型、臨時未拆除型、擅自變更型以及不當施工型。第二、實體性違章建筑。其主要是指建筑本身違反了土地管理以及城市規劃的相關規定,該類建筑不能通過補辦手續變為合法建筑。根據實體性違章建筑違反法律的效力級別,可以將其分為違反法律、違反行政法規以及違反部委規章三大類違章建筑。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違章建筑越來越多,并且違章建筑的存在影響著和諧城市建設,如果不加控制,違章建筑將會影響城市規劃建設質量。而城市違章建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法律法規原因。當前存在于城市舊城區中的違章建筑,相當部分就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前政府監管松懈時期建造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的規范化和舊城更新的逐步推進,這些違章建筑開始浮出水面,對它們的處理成為焦點和難點。另外,我國治理違法建筑比較缺少具有針對性的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全國各個地方對于違法建筑的治理方式、界定等,是不統一的,也沒有國家層面的權威性,這對建立我國統一的城市違法建筑處理機制提出了比較嚴峻的考驗。(2)經濟利益驅動的原因。經濟利益的驅動是違法建設形成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以及城市擴容,導致了城市地價的不斷上升。占地每多一平方米,樓房每多建一層,其蘊含的經濟利益都是巨大的。部分企業和個人在暴利的誘惑之下,不惜鋌而走險,偷建、搶建違章建筑。一些拆遷地段的居民盲目攀比,擅自突擊搭建,企求增加拆遷補償面積。(3)法制宣傳原因。我國絕大多數的市民對有關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法規法律知識了解的很少,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意識缺乏,以致法制意識淡薄,不懂得有關建設房屋的建筑的基本程序和流程以及基本法律法規。違章搭建,當事人根本不知道建造一幢建筑要經過什么樣的手續,或者如何辦理這些手續才可以進行。
1、健全完善違法建筑治理的法律法規。修改制定與現在的國家土地管理法規不相適應的執法強制權、處理權、監察權、制止權等。我國政府應該制定統一的規定和立法原則,在國家層面上,應該先制定違法建筑的法律處理相關法律條例,在違法建筑的專門的法律條例中明確規定城市違法建筑的界定、法律構成的相關要件、違法建筑的認定及相關處理進而之行機構、監督的管理機制、法律責任等重要問題。
2、防范和化解相結合的治理措施。城市違章建筑的治理既要防止新的違章建筑出現,也需通過各種方法化解已經存在的違章建筑問題。違章建筑已的出現和存在有其一定的社會原因。在目前的現狀下,首先要防范出現新的違章建筑,阻止違章建筑不斷蔓延的態勢,同時也要通過完善社保體系,提高征地拆遷補償的公平性,切實考慮到城鎮周邊農民的利益需要,化解矛盾從而最終推動違章建筑的拆除。
3、加強政府管理,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大量違章建筑的出現,都有政府部門管理不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的原因,滯后的管理必然使行政執法被動。而行政審批效率的提高,則可以減少違章建筑的發生。
4、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法律意識。當前治理城市違法建筑的相關工作在輿論、宣傳的認識上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有關治理違法建筑部門對于相關法律宣傳工作還是不夠重視,絕大多數有關違法建筑的報道和宣傳是以曝光城市違法建筑的違法現象、“運動式”或“刮風式"的治理城市違法建筑的行動為主。因此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普及違章建筑的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以及處罰措施。加大在《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囤建筑法》等有關城市規劃、建設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讓市民能夠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審批手續的辦理流程和相關法律規定,提高市民的對于違法建筑的法律意識,避免市民興建違法建筑。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違章建筑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必將會泛濫。因此必須提高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采取多種手段治理城市違章建筑,同時在治理過程當中,需要將違章建筑的處置和預防工作更加的人性化,與居民有效的溝通,在處理方式上盡量不要產生沖突和矛盾,避免暴力執法。
[1]肖莉.探究違章建筑的處置和預防[J].科技與企業,2013(23)
[2]張子辛.關于違法建筑的法律問題探討[J].復旦大學,2014
[3]楊海霞.違章建筑查處中的法律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