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風險將視線聚焦于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范圍和領域,著眼于資金的籌措、投入、回收和收益分配等內容,進行潛在風險的判斷和分析,可以說,企業財務風險具有極為寬泛的概念和內涵,它是在企業各項經濟活動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性的影響,而導致其財務實際運行狀態與預期相偏離的現象。具體來說,可以將企業的財務風險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類型:(1)從財務活動各項流程來看,主要是指財務資金在籌措、投入、回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風險。(2)從財務風險的可控化程度來看,表現為可控性和不可控性的風險。(3)從財務風險的多角度分散方式來看,表現為不可分散及可分散的財務風險。(4)從財務風險的運行狀態來看,表現為靜態、動態的財務風險。(5)從財務風險的范疇來看,表現為微觀及宏觀的風險。(6)從風險的對象來看,表現為財產、人身、責任方面的財務風險。(7)其他還包括有自然風險及社會風險等。而這些財務風險的劃分,大體囊括了整個關于風險的應用范疇,構成相對全面的統一系統。
企業財務風險有其自身的表現特點,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辨析和認識:(1)客觀性。企業財務風險貫穿于財務活動全程,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企業資金運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而致使其存在對企業的風險和損害。(2)不確定性。企業財務風險盡管是客觀存在的,然而還同時存在不確定性的特點,由于客觀因素不可預知并且隨意變化,這就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存在模糊性和隨機性。(3)可認知性。企業財務風險盡管是客觀、不可確定的,然而卻是可以為人們所認知的,可以通過對企業既有財務風險的統計、計算和分析,獲悉企業財務風險出現的幾率、危害程度等,并采用有效的、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預測、評估、衡量和防范。(4)行為相關性。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不同的環境之中,顯現出財務決策者的具體行為與環境的關聯性特點,由于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采用的財務決策不同,這就使企業面臨不同的財務風險。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特點進行認知,達到科學全面的認識和辨析財務風險。
(一)企業財務管理與外在環境的不相契合性問題。在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之中,顯現出與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相契合性的問題,由于外部環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呈現出復雜變幻的特點,這就使企業的財務管理顯現出滯后性,難以及時應對復雜變幻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使企業財務管理面臨較大的風險。同時,企業財務管理內部體系也還不夠健全,人員配置還不夠合理和優化,這就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難以在外部環境發生改變的情形之下靈活改變和應對,而由此引發財務風險,這對于企業發展來說也是極為不利的。
(二)自身意識方面的問題。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組織和人員之中,對于財務風險的預判、評估明顯不足,在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之中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應對準備,顯現出財務風險觀念淡薄的現象和問題,這就使企業財務管理難以應對突然的變化,而引發財務風險。這是目前企業財務風險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問題,直接影響后期的投資和收益等一系列問題。
(三)企業資金結構不夠優化合理。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資金結構不夠優化合理的問題,主要是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問題,表現為負債資金的比例過高的現象,導致企業面臨沉重的財務負擔和壓力,存在企業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財務風險。同時,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沒有理順,也是要關注的問題,由于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資產管理、使用、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權責不夠明晰,這就使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引發資金安全性問題。企業資金的安全性沒有保障,對于企業的長久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素。
(一)做好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管理計劃。為了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效果,企業要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計劃,使之科學合理而高效,要全面分析企業在市場中的位置和角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生產經營狀況,設置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管理計劃,要使財務管理每一個人員都提升適應變化的能力,具有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并對財務風險進行妥善、謹慎的處理,還要設置企業財務風險基金,以應對突然來臨的財務風險,避免企業遭遇較大的經濟損失。
(二)采用優化合理的財務風險防范方法。在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以減少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的不良影響,可以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增強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并選擇財務風險較小的經營管理模式,在多種方案比選的過程中,不能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和困擾,而要選取與企業實際相適應、財務風險較小的方案,以最大程度上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減少企業的損失。
同時,對于企業中存在的籌資風險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可以采用股票或債券發行、銀行借款等方式,實現對資本的籌措,通常來說,可以選擇股票發行的方式,可以使股票成為企業長期使用的權益資本,也無須到期償還,可以較好地使企業規避到期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但是,由于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夠發達和成熟,這就使企業上市發行股票所籌措的資金較為有限。而債券發行的資金籌措方式,則需要承擔到期償還的財務風險,還要面臨極不確定的利率風險因素,通常來說,企業債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方式,如果市場利率相對穩定,則企業承受的財務風險較少;而假如市場利率的波動較大,則會使企業承受較大的財務風險,為此,企業要采用訂立利率互換協議、套期保值、期貨交易等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金融市場中的金融衍生工具,以較好地實現對利率的掌握,當企業預期與市場利率相一致時,則可以在預期利率上升時采用固定利率發行債券;而當企業預期顯現出不確定性時,則可以在預期利率上升時采用固定利率、預期利率下降時采用浮動利率的策略,以實現對企業債券的發行,實現對資金的籌措。
(三)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在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之中,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并通過健全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以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具體來說,企業要全面建構并完善風險責任制,由上至下推行風險責任制,實現全員的風險責任管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風險防控氛圍。還要充分發揮總會計師的監控效能,使之成為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總舵手”,并與財務部門的具體操作監控相結合,較好地實現對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優化,提升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如此“上下一心”,才能真正形成系統性的理性化的財務投資,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企業財務風險。
(四)保持企業最佳的資本結構。企業要使自己的產品處于優化的狀態,可以較好地吸納投資,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取最佳的資金成本和投資收益的方案,要選取正確的籌資方式和渠道,以實現企業內部資本結構的優化,要保證企業內部的資本積累,使自身處于相對穩定的目標紅利,并保持相對穩定的盈利能力,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思路,使自己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企業還要建構和完善財務風險的提前預警系統,要在突然面臨財務風險的狀況之時,能夠迅速地啟動風險預警系統,從而最大程度上保持企業的現狀,減少財務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在市場形勢變幻莫測的時代背景之下,企業要面臨極大的沖擊和挑戰,為了抓住時代給予的機遇,獲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要關注自身的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認真分析當前財務風險存在的影響因素,提出切實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以較好地實現對企業內部的優化管理,較好地實現對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