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蒼
心靈島嶼里優秀詩詞是千山萬水
◎賀蘭蒼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與鳥獸草木之名”。可見,讀詩如讀史,可觀天下人情風物,亦可修養自我身心。
春節這幾天,朋友圈和微博都被“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各種消息和評論霸屏了。正可謂是“正是一年好風景,接檔春晚又逢君。”
當各種真人秀節目充斥熒屏,各類小鮮肉賺足眼球,《中國詩詞大會》卻宛如一股清流,拯救了無數玩手機的低頭族,被網友稱為“詩詞界的饕餮盛宴”,讓這個電視節目有筋骨、有詩意、有溫度。有文化的愛看,沒文化的也追,正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極大魅力,才讓這樣所謂“高冷”的文化類節目也能擁有那么高的人氣。
除了出類拔萃的選手,筆者更感興趣的是背后的“百人團”。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百人團”的選手面很廣,很多人并非對詩詞很有研究的專家學者,而是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最讓人感慨的是,有些父母帶著子女甚至是為了子女教育來參加比賽。我總是在想,參加百人團的那些選手,他們學詩詞的環境是什么樣的。也許在當下,詩詞是小眾的,但在某些家庭、某個人的心靈島嶼里,詩詞卻是千山萬水,是他們的“主旋律”。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詩詞這樣的傳統文化應該融入到家教中。
詩詞蘊含著文化自信和正能量,武亦姝的出現,肯定是周圍的小環境、小宇宙的影響,這是傳統文化給我們在教育上開辟新路的啟發。
“興觀群怨”,是詩的四大功能。對于當代詩詞創作而言,“興”就是歌頌當下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觀”就是觀察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怨”,是對社會或者自然中某些不利于發展的情況進行批判表達。“群”,是詩的社交功能。
在古代詩詞寶庫中,“興觀群怨”四者無不齊備。但筆者發現,本季詩歌似乎將反映民間疾苦、社會黑暗的詩歌拒于考題之外了,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等揭露時弊的詩歌不僅是中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詩歌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這樣的詩句不應在詩詞大會上缺席。詩只有根植于社會生活的最底層,才尋找到了他存活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再者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憤怒出詩人”,這也是詩歌園地的一道獨特的景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詩歌不止于用來賞玩,更是用以表現擔當與使命的。
另外,《中國詩詞大會》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實現了詩詞娛樂化,這是古人所無法達到的“群”的方式,無疑是積極的,對于普及古典詩詞,傳承國學,弘揚傳統文化,都是一種主動的探索。當下追逐物資的喧囂聲過于刺耳,人們被迫陷入淺閱讀甚至不閱讀,用娛樂的手段來弘揚傳統文化,不失一種有益的嘗試。不過,這檔節目對于詩詞來說“對抗性”太強。優勝劣汰的緊張對抗不太適合中國人溫良恭儉讓的審美興趣,我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和為貴,詩詞不是用來競爭的武器,如果這方面能有所改進,也許是詩詞更好的打開方式。
宋人朱熹有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看似說水,詩題卻是《觀書有感》。可見從古至今,觀書和閱讀才是真正領會詩詞本意,提升氣質內涵的秘訣。
在這個躁動的年代,坐下來好好閱讀我國如星漢般燦爛的詩詞歌賦,讓內心平靜,實為精神上的享受與幸福。不如從今天開始,隨意挑選兩本心儀的詩詞雜賦,靜心閱讀,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