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為了最好的去看書,永遠不可能成為最好的
◎白巖松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歲數大的人,剛說出某件事,底下的學生手快,已經查出來是哪年,誰誰誰,等等。知識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少數人所占有的資源,而是大多數人隨時可以獲取的東西。知識不再是知識分子的專利了。
那怎么辦?當知識分子的這一半,消掉了,可是另一半,是否還存在?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還有多少知識的占有者,考慮自己的同時,更多地在考慮社會啊?現在的利益知識分子越來越多。
我們將來需要怎樣的知識分子?我覺得依然要有關注社會、批判社會的精神。同時,知識分子還要實現由對知識的占有,向對智慧的占有轉變。這種智慧一方面來說是人生的、學問的智慧;另一方面,是讓時代、讓社會變得更好的一種責任智慧。
陳國勇老先生,去年三月份的時候,我們倆見面,跟老爺子聊天,他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他說:“我現在很擔心年輕人啊,他們以為擁有很多知識便擁有智慧了,其實不是啊。”現在獲取知識非常容易,百度,谷歌,馬上什么都知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橫亙八千里。但問題是,你以為你擁有了知識,便擁有了智慧嗎?老爺子說,現在的人是“多識少智”,而古人是“多智少識”。
現在的人,知識擁有的很多,但是,基本無法突破那層透明的天花板。對于智慧,基本上沒有很高的追求,因為錯覺,覺得自己擁有很多知識便可以了,可是你擁有多少智慧呢?古人擁有的知識很少,比如,老子,孔子,他們知道地球是圓的
知識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少數人所占有的資源,而是大多數人隨時可以獲取的東西。我們現在為什么要閱讀?我覺得我們要在閱讀中獲取的已經不再是知識,而是智慧。嗎?埃及在哪兒?萬有引力?都不知道,于是他們逼迫自己去仰望天空去尋找智慧。都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卻沒看到中國后來有幾個人,把老子和孔子拍死在沙灘上!
“我要在閱讀當中去尋找智慧。”否則人活一輩子知道了很多,其實什么也不懂。你什么都知道,依然愚蠢。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什么都知道卻依然愚蠢的人。社會也似乎如此,你看看我們,現在什么底兒查不出來?但是都在那互相撕呢。
我非常贊同“三聯”在1979年《讀書》創刊號上面的開卷文章,叫做《讀書無禁區》。我非常同意讀書無禁區。但同時,我想推翻所謂的“開卷有益”這個說法。大家還是覺得開卷有益,對吧?請問,開卷有益怎么來的?
在宋太宗的時候,他集當時的知識之力和國力,編撰了一部《太平總覽》,把過去1600部典籍、名著匯集到《太平總覽》里。然后,宋太宗每天都看兩三卷,很累,大臣就勸他,“皇上,您這天天看書太累了,少看點吧。”結果皇上的回答是:“開卷有益”。他的開卷有益首先是建立在書很少,其次,都是好書集萃的前提下的。

現在中國,一年的出版物品種有40萬種,請問都開卷有益嗎?我不這么認為。有很多的書,極爛。我們大約每年有10萬種左右的書,賣不出5本,而且錯別字連篇累牘。有的外國的書,我都不敢看,因為翻譯太爛了。你知道很多的翻譯是怎么翻的嗎?一本外國書拿來了,給一個研究生的宿舍三個人或四個人,這本書300頁,你們一人翻譯100頁,然后一個禮拜,翻譯完,這本書就出版了。我看到的全是單詞,不是句子。這樣的書也開卷有益?
所以,我們要去思考,開卷有益誕生的時候是什么背景,而現在是什么背景。所以,要想讓現在的開卷有益,就不一樣。你有沒有鑒別好書的能力,有,那就開卷有益;你是不是去了有把關人的好的書店,如果有,那就開卷有益。
因此,開卷有益,在目前要重新解讀。我們如何讓人家開卷有益?一個好的書店就像一個客廳,或者叫書房,你會對它有一種信心。在它這能看到的書,都是開卷有益的而有些地方不是。今天我可以坦誠地告訴各位,今年我去過北京的地壇書市,大量的盜版書,我真不敢再去了。北京的書市都有那么多的盜版書,這還能開卷有益嗎?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重新評估。而你,作為家長,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開卷有益,如何讓自己開卷有益?我不主張家長對孩子實行管控,讓孩子看你認為孩子該看的書,而應當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因為孩子最初的選擇往往是開卷有益的。他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等他養成閱讀的習慣,自然會看更多你希望他看的書。你不要一上來就讓孩子看難懂的書,孩子才八歲就讓他看《紅樓夢》,這顯然不合適。此外,相當多的孩子養不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此有關,那就是“父母讓他看他不愛看的東西”。
我的孩子就是從看了金庸開始閱讀的,到現在,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學歷史的人。就是因為看完金庸,他就去找很多歷史的書去看,之后一部一部,養成了閱讀的樂趣。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才是真正可貴的。
閱讀是增長智慧的重要基石。哪怕沒有大量的時間,順手翻開一本書,你就可能因其中的某一行字被改變!這就是文字和閱讀的力量。
首先,中國人想要都看書的話,先得全體消滅文盲。我們五十年代才開始做消除文盲的工作。有人說80年代特愛看書,你去問問你姥姥、姥爺,80年代愛看書嗎?80年代的確有人很愛看書,瘋狂地閱讀,但那依然是少數人。
而我們現在進入到了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我認為,這才是中國人真正閱讀的開始,中國歷史上真正讀書的開始,因為他叫“全民閱讀”。所以我在這點上是樂觀的,我講了十年了,我說,讀書的好時候還沒來呢。因為你得先讓人們吃飽穿暖。你讓他餓得皮包骨頭的,你天天跟他說少吃點,減肥,他稍微有點氣力就會抽你。所以我覺得,中國人過去是不怎么讀書的。
你不能拿少數人瘋狂地讀書當成中國人讀書的標志,我談的是“全民閱讀”。因此,這才剛剛開始。這就是我想談的第三個問題。
去讀書,而且讀書別帶那么強的功利性。只要始終愛讀書,你就會變成最好的。
你如果是為了“最好的”而去看書,你永遠不可能成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