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它樹立行業新的里程碑。
全年銷售實現同比增長10.5%,達到2001777輛,不僅蟬聯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年度銷量冠軍,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年銷量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其中,大眾品牌在過去一年共賣出1671689輛汽車,繼續保持國內單一品牌銷量榜首,但相較2015年只有9.1%的提升,略低于企業整體增幅。
在轎車領域,帕薩特實現銷售188214輛,是B級車市場絕對的冠軍。Lavida朗逸家族銷量近55萬輛,領跑A級車市場,幾乎等同于一家表現尚可的整車企業全年的成績。
Polo家族為180150輛,位列A0級兩廂車市場第一。
凌渡在2016年開始發力,實現14.3萬輛的業績,同比增長37.4%。新桑塔納家族則用31.8萬輛,同比增長15.2 %的數字,再次證明了它的“不朽傳奇”。
不過漂亮的數據背后也存有短板,或者說隱憂。
比如朗行和朗鏡市場表現持續下滑,相較之下,后者的同門“兄弟”——一汽-大眾蔚領則在年底上市后便取得了不錯的開局。
這可能與兩家企業對旅行車在產品譜系中的重視程度,以及由此所導致資源投入力度不同不無關系。
再比如,桑塔納目前來看仍頗有競爭力,但它以及其他幾款10萬元以下合資品牌A級車或將成為“自主向上”第一批的受侵害車型。
此外,商務感十足的帕薩特也面臨著高端品牌B級車下探,A級車上行的壓力,2016年的銷量比更前一年下滑近1.7萬輛。
如果單獨以數字論英雄,10月底上市的C級高端轎車輝昂不算及格,然而以此評判上海人失誤則有失偏頗。從朗逸開始,到新桑塔納,再到輝昂,上汽大眾已形成自我研發能力,特別是來自大眾MLB平臺的輝昂,借此經歷它掌握國際水準的C級整車開發流程。
SUV方面,途觀在2016年整體的表現不及昂科威,賣出242160輛,比2015年減少5.4 %。面臨換代是造成下跌的重要原因,10月,搭載EA 211 1.4T發動機、6雙離合變速器的途觀絲綢之路版上市后,情況得到扭轉,截至12月底已實現銷售近3萬輛。
為何在換代前夕推出特別版本?2017年加長版新途觀L上市后,新老同堂銷售,再加上即將推出的中大型SUV Teramont,上汽大眾品牌在這個領域的布局初步完成。
另外,MPV車型全新途安L自3月上市以來全年共賣出近4.7萬輛,同比增長43.7%。
斯柯達是上汽大眾2016年的又一個“驚喜”。
3月底,上汽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及斯柯達汽車簽署諒解備忘錄:斯柯達將入股上汽大眾;未來5年,上汽大眾計劃投資約150億元人民幣開發新車型。這是三方多年拉鋸戰后的結果,意味著斯柯達在中國終于可以和大眾品牌“平起平坐”。
過去一年,斯柯達全年銷售330088輛,同比增長17.9 %。
旗艦車型速派實現同比增長126%,達到41692輛,在整體下滑的B級車市場中表現不俗。
明銳累計超過15.5萬輛,在主流A級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Rapid家族共賣出94676輛汽車,其中昕銳穩中有升,昕動全年銷量達到27527輛,較2015年實現翻番。
A0級小車晶銳持續下滑。
與轎車整體的“風光”相比,Yeti銷量表現平平,風格過于“鮮明”是主要原因。新的一年,使用新平臺、新設計風格的Yeti將登場,國產柯迪亞克也會開賣,均將提升斯柯達的SUV市場占比。
截至2016年11月底,斯柯達在華4 S店共有366家,它的目標是到 2020年達到500家,華南和三、四、五線市場是開拓的重點。
除此之外,2017年上汽大眾也將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和移動出行服務,具體內容為何恐怕等一段時間才能揭曉。
當然,新一年上汽大眾最大的懸念還是有關上汽奧迪。目前來看,合資生產已不會改變,渠道如何經營尚存變數,而品牌溢價能力的保持則是上海、長春,以及英戈爾施塔特都需要謹慎考量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