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雅靜天津市寶坻區王卜莊鎮人民政府
試析小麥病蟲害防治的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對策
顧雅靜
天津市寶坻區王卜莊鎮人民政府
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極為重要。小麥種植及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受自然條件、病蟲害、種植工藝等影響。本文主要分析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提出綜合防治技術,提高小麥產量及質量。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更加關注糧食安全。病蟲害問題在小麥種植中很常見,嚴重影響了小麥生長發育質量,難以實現種植效益,對種植人員要求很高。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使小麥種植過程中,存在病蟲害防治誤區,以至于種植產量及質量得不到保障。依據區域特點及小麥種植要求,將綜合防治技術應用到病蟲害防治中,為人們提供優質小麥產品,促進食品安全及健康。
1.1 病蟲害防治時間誤區
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確定最佳防治時間。但因具體操作中,種植人員認知有限,當小麥病蟲害極為嚴重時,才開展防治工作,導致防治效果不佳。以小麥紋枯病為例,應將防治時間定為每年3月,而該類病害初期不明顯,部分用戶到4月份才開始防治,盡管成本投入很高,但仍難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部分種植人員也會將小麥病蟲害防治時間提前,剛顯現時,便開始防治,缺乏針對性,甚至破壞小麥生長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使二次防治難度增加。因而,種植人員應認識到小麥病蟲害防治時間上存在的誤區,準確把握防治時機。
1.2 病蟲害防治藥劑誤區
小麥成長中,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多與溫度、土壤及外部環境變化相關。常見病蟲害問題有赤霉病、葉枯病、銹病、蚜蟲、紅蜘蛛及其他地下害蟲等。不同的病蟲害,其防治方法存在差別。但因種植人員對病蟲害問題認識不夠全面或在認知過程中存在偏差,導致無法依據實際病害問題,實施針對性的防治方法。經肥料追加和農藥噴灑后,發現用藥不當,并未達到預期防治效果,延誤了最佳防治時間,使小麥病蟲害問題加劇,增加防治成本[1]。
1.3 麥田灌水誤區
小麥種植過程中,認識到病蟲害問題防治的重要性,加大對該項工作的重視度。日常種植中,種植人員治療小麥病蟲害時,用水量很小。病蟲害防治工作極為講究,但種植人員并沒有依據病蟲害類型、程度、麥田土壤條件、濕度條件及面積大小等,對水量進行科學確定,使用水過多或過少,出現麥田積水或水量不足情況,對小麥種植產生負面影響,難以達到預期病蟲害防治效果。而小麥因吸水量不足,發育遲緩。種植人員應在不同生長時期,提出針對性灌水方法。
2.1 播種前期防治技術
小麥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播種前期,就應該予以實施,以免其受病蟲害威脅。該過程中,要將以下兩個方面工作落實到位。首先,即將播種之前,將田地里的耕茬清除干凈,使麥田內保持整潔,無雜草,減少細菌,將病蟲害發生率降到最低,為小麥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其次,依據區域特性,對麥田進行實地考察,對溫濕度、土壤質量等具備明確的認識和了解,進行等級劃分,依據該背景,合理種植麥苗,為人們提供優質農作物產品。
2.2 播種期防治技術
各種病蟲害問題多發生在小麥播種期,將提前預防作為該時期病蟲害防治中的重點內容。將化學藥劑添加到優質小麥種子里,使化學藥劑有效組織病蟲害,對種子產生破壞。依據往年麥田病蟲害發生情況,對化學藥劑進行科學選擇。例如,麥田多發生紋枯病,可優選三唑酮作為防治藥劑,以500:1的比例,摻加到種子中;部分麥田多金針蟲,具體防治方法是甲基異卵乳油兌水均勻攪拌,以1:900:800的比例進行科學配置。應依據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實際要求及病蟲害問題,予以針對性防治,以達到預期防治效果[2]。
2.3 反青拔節期防治技術
當小麥返青拔節時,經常發生小麥紋枯病、紅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問題。其中,尤以吸漿蟲危害最大,不利于小麥生長。返青拔節時,麥苗尚比較小,很容易把握,吸漿蟲上升到土壤表面時,及時予以處理。通常情況下,選用甲基異柳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相應的配比,將甲基異柳磷乳油控制在40%左右,添加150-200ml水。辛硫磷乳油為50%,添加200ml水。在麥田土地表面均勻噴灑,用后淺鋤將其翻入途中,不傷害麥苗的同時,對吸漿蟲和螻蛄等地下蟲進行有效防治。
2.4 孕穗抽穗揚花期防治技術
該時節,常見病蟲害問題有白粉病、赤霉病、麥蜘蛛和吸漿蟲等。依據各類病蟲害問題危害程度,進行科學防治和處理。白粉病和銹病具有流行性特征,要定期做好調查工作。符合防治要求后,及時予以防治,以免病蟲害問題加劇。種植人員可用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或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添加定量的水,均勻噴灑。倘若出現連續性降雨,很容易滋生赤霉病,用多菌靈乳劑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定量的水,進行噴灑。
2.5 小麥灌漿期防治技術
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灌漿期極為重要,很容易發生各類病蟲害問題。將麥穗蚜蟲、銹病和白粉病等,作為防治重點。具體實施方法是用快殺靈乳油加適量的水,進行噴灑。依據病蟲害程度及實際情況,對藥物進行科學配比。倘若天敵和蚜蟲比例在1:20以上,可不用殺蟲劑[3]。
綜上所述,小麥病蟲害防治要求很高,實施過程較為復雜。種植人員應對小麥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具備清晰的認識,了解以往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誤區。依據麥田環境及實際病蟲害特征,在播種前期及播種期間,對病蟲害問題進行科學防治,并做好返青拔節期、孕穗抽穗揚花期及灌漿機一系列防治工作,減少病蟲害問題,為小麥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提高小麥種植產量及質量,以實現優質農產品供應。
[1]龐小芳.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23):45.
[2]李彥峰.小麥病蟲害防治的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9):75-76.
[3]李冬梅.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7,(0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