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嬌,弓勇山西師范大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的發(fā)展
郭美嬌,弓勇
山西師范大學
高校是發(fā)揮育人功能的主陣地,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環(huán)境和師資隊伍之下,為實現我國的育人功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為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高校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無論是在理論建設還是在實踐研究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即恢復與重建、改革與探索和繁榮與共生,共同呈現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進程。
國家教育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群眾的思想素質,注重他們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發(fā)展。在1978年,教育部提出要在高校開設馬列主義的理論課程,“開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①。這一課程的開設標志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得到全面的恢復。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使得高校學生首先受到洗禮,并且進行思想傳播,達到開拓群眾的眼界和思維的目的,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的認識水平。因此,這一時期的理論教育在課程體系發(fā)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恢復和重建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985年—2003年,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處于改革與探索時期,研究內容進行了很大的拓展和重構,高校不僅在本科招生比重上擴大,更是在這一時期試辦第一批研究生院,頒布相關法律,這些一同成為研究生教育制度變遷史上的大事件,這一事件更能突顯出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范圍得到拓展,展現出我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2004年至今,我國的學科體系得到了更加完整的確立,高校教育處于繁榮和共生階段。“強調人才是重要的資源,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②,更加注重高校的整體素質以及教育水準和教育拓展的作用,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在2005年之后高校將“98”方案中的“7+ 1”課程,精簡為“4+1+1”課程及“05”方案,形成配套教材,進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馬克思主義時代特點和與時俱進理論品質與高校思想教育課程相結合,突出了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中心內容的教育主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一階段高校實現了政治訴求、學科建設的繁榮和共生這一主題。
改革開放以來,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的這三個階段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為育人功能提供了寬闊的平臺,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力量的支撐,為祖國的夢想編織了牢固的搖籃。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③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從不同層面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性。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我們生存在同一個空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也影響著環(huán)境。高校學生是教育發(fā)展的先導力量,教學環(huán)境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課程的地位不斷提高。但是,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文化的廣泛傳播,促使思想領域的多元化趨向顯著,從而給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帶來巨大的沖擊,改變著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再加上當今就業(yè)局勢嚴峻,高校學生功利化的傾向極為明顯,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使得高校這個發(fā)揮育人功能的主陣地產生動搖。所以面對眼前的狀況,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扭轉。習近平說:“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④因此,部分高校當前引入了<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技術。它加強和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環(huán)境,使高校學生可以學習到書本以外的知識,讓整個教學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助于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傳播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凡事都具有兩面性,雖然新時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文化更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但是技術的革新需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即理念的轉變、財力的支撐、課程的植入等相關與先進技術匹配的模式,這樣才有利于建設當今時代所需要的教學環(huán)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其所覆蓋的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大數據找準契合點,這樣利于推進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其次,“幕課”的出現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所謂“幕課”就是新型的大規(guī)模網絡在線教育,通過在線課程,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提供豐厚的土壤。吸收“幕課”的教學方式,開拓教師隊伍的教學思維,傳播新穎的教學理念,為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發(fā)展注入能量,實現更完備的育人模式;最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學術研討,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交換;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把各自的思想相互交流,那么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現在通過“幕課”,實現千千萬萬人共同探討,交流思想,促使學術研究更有深度,從而開拓高校學生的思維,豐富高校學生的知識。當然,“幕課”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即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意識形態(tài)安全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曾說過“要利用互聯(lián)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面對當前意識形態(tài)的嚴峻形勢,尤其是高校學生更應該辯證的看待大數據之下的“幕課”,加強意識形態(tài)認知,同時注重信息和自身隱私的保護。在接受新技術時,學生更要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不可做唯數據主義,要充分發(fā)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在接受大數據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思考,用大數據來輔助教學目標的完善,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
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是國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趨勢。面對當今復雜的教育環(huán)境,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的同時,高校這個主陣地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職能,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堅持弘揚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傳統(tǒng)文化為前提下,辯證的認識國內外現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導下,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習近平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的使命,傳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⑤。一方面,高校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直接傳播者,是學生素質提高的決定所在。教師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有助于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國家育人計劃的推動力量。因此,高校教師深刻學習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并在高校開展講座及其相關活動,大力宣傳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重要的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校教生同步發(fā)展。
在政治方面,高校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其次要具有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應要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立場。高校教師需要幫助高校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在引導高校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等理論的同時,將社會主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到新的高度,為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奮力拼搏。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認知程度。因此,高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中,必須與當今時代的發(fā)展軌跡相吻合,開展學生所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的形式幫助高校學生開闊眼界、拓寬思維,使教師的授課更加生動。在教學理論得到創(chuàng)新的同時必須將其付諸于實踐,通過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幫助高校教師深刻的理解相關理論。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吸引力,這樣才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從而建立知識素養(yǎng)和能力素養(yǎng)極高的師資隊伍。
綜上所述,高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肩負著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在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時,要以高校為范圍,教師為中心培育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一體系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同時,結合現在先進技術,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和網絡資源,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質量和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這有助于深化當下的研究趨勢和研究走向,有助于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培育主力軍,有助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根基,有助于為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開創(chuàng)道路。這將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的最高境界。
注釋:
①《關于加強高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
②《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新華社,2004年10月14日.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220頁.
④《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講話》新華社,2016.12.08.
⑤《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講話》新華社,2016.12.08.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張雷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創(chuàng)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12).
[3]徐文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歷程的回顧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5,(9).
[4]顧海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9).
[5]陳占安.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8,(17).
[6]努力建設一支“讓黨放心,讓學生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
[7]葉華松.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理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5).
[8]騰珺,朱曉玲.大數據在美國基礎教育中的運用[J].人民教育,2014,(1).
[9]吳晶胡浩施雨岑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中國青年報,2016.
[10]尋找通往未來的鑰匙[N].人民日報,2013-02-01(23).
[11]《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R].央視網,2016.
[12]王煥涼.構建高效思想政治育人體系[N].光明日報,2017-1-19.
郭美嬌(1990-),女,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人,山西師范大學,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
弓勇(1991-),男,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人,山西師范大學,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