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文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和諧家庭倫理建構研究
孫雅文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聚焦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背景與意義,著眼于家風建設和家庭教育問題;擬在實踐調查的基礎上,探尋不同時期和諧倫家庭倫理建設的經驗,吸收傳統家庭倫理道德建設的切實之處;并以當下二孩政策與和諧家庭倫理道德建構為研究對象,探討二者的本質聯系與因果關系,從而探究新形勢下家庭建設的有效途徑,利于社會發展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養和人口政策調整。
全面二孩;家庭倫理;家庭功能
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緩解人口老齡化狀況,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人口政策的調整與家庭倫理道德的重構休戚相關,家庭成員關系的再調整與多樣化、家庭功能的變遷與增加,都會直接影響家庭風氣與社會秩序的形成。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核心與基礎,研究二孩政策與和諧家庭倫理道德重構的關系,有利于維系家庭的和諧幸福與良好的社會秩序。
所謂家庭倫理,即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用于處理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依靠人們的理想、信念和習慣的力量來實現的。家庭倫理影響甚廣,從一方面來講,小家的和諧影響家庭成員人格的完善、道德心理的形成、行為舉止的規范等;從另一方面來講,小家是社會、國家發展狀況的映射,小家的和諧也構成了大家的繁榮昌盛。
古代中國形成了一整套詳盡的有關家庭倫理道德的規范,奠定了厚蘊的家庭倫理道德傳統。但以小農經濟為代表的社會生產力尚落后,民智尚未開啟,出現了諸如三綱五常等消極的道德要求。僅僅局限于時代和階級的因素,分離了享有權利與履行義務的倫理道德,毋庸置疑是不平等的。我們要正視歷史傳承的經驗,取其精華,將優秀的孝文化由家庭推及社會,塑造完美人格,培育優秀人才,維持社會的和諧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封建等級特權,逐漸實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人權平等。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前期,傳統家庭觀念占主導,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倫理殘余仍存在。改革開放后,自由平等思想廣為傳播,個體獨立的觀點愈強,獨生子女家庭盛行,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丁克家庭。西方現代文明的傳入與發展,難免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人們追求個性獨立,家庭觀念淡薄,養老問題頻發引起孝文化的式微,當務之急正是重建和諧家庭倫理關系。
現代家庭倫理建設的方向主要集中于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即指繼承源與原。源即是淵源、來源,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是歷史的精粹結晶。原指本原與基礎,即指經濟關系、社會結構、政治狀況及其變革。作為“源”的傳統倫理必須要受到現實之“原”的檢驗、篩選和改造,新形勢的家庭倫理建設要重視歷史根源,更要使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十八大以來,我國著重加強對民眾精神生活的豐富與引導,體現時代特色,與政治、經濟相呼應,所以當代和諧家庭倫理主要體現在重民主平等的成員關系、尊重家庭成員的個性化發展、正視“小家”與“大家”的利益關系等。
在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家庭倫理建設,關鍵要用“以人為本”的新倫理代替“以家為本”的舊倫理,這樣才能構建與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相適應的家庭倫理。
1.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家庭倫理道德精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尤其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與義務,這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二孩政策背景下,父母要與子女加強溝通,計劃要二孩前應仔細詢問子女意見,避免出現相關隱患。青少年正處于敏感時期,自我意識增強,二孩可促進雙方共享合作,健康成長。
2.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普及基本生育知識。全面二孩政策尚處于初步階段,在一定意義上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大多處于觀望遲疑狀態。政府部門應積極運用大眾傳媒等手段進行理論澄清,通過正面的引導和宣傳,出臺相關文件進行規范化。
3.整合家庭、學校教育,強化道德教育效果。在全社會營造重家風、重家教的氛圍,提高家庭道德環境的主體——家長的道德素質,同時也要通過學校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傳遞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基本素質。
4.社會應進一步完善保障制度。關鍵是要優化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提高二孩家庭的生活水平。其一政府要落實新增人口的相關制度,使人們想生、敢生、優生。再者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將孕婦的產假、休假適當延長,提供適當的財政支持,幫助二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5.完善公共服務機制?!岸⒄摺睂嵤╅_之后,教育資源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所以在實施二孩政策時要重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公平。同時也要多渠道促進就業,建立促進就業的政策支持體系,緩解二孩家庭的經濟壓力。
通過探析和諧家庭倫理道德建設的相關問題,結合二孩政策的層層遞進,我們可以深入發掘其中的規律。和諧家庭倫理道德建設至關重要,它不僅對傳承中國傳統美德起作用,同時也與時代發展相承接。通過構建和諧家庭倫理,進而提高人口質量,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新力量。本文通過借鑒已發表過的佳作,將全面二孩人口政策與和諧家庭倫理建設逐一進行分析,與國內外研究經驗加以比較,得出了以上結論,認識淺薄,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學習研究中逐條解決,這也是研究中受到的和諧與發展觀點的啟發。
[1]張璐.放開“二孩政策”的利弊比較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新浪網.“你愿意生二胎嗎”調查,2014-2-18
[3]李曉楠.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可行性與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2):304.
[4]宋珊.中國人口轉變中的婚育行為轉變[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5]沈雪蕓.城市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