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薈河北省成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探索
楊榮薈
河北省成安縣教師進修學校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少年強則國強,加強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責任重大、意義深遠。長期以來,農村地區一直是我們政治思想教育的薄弱環節,關于農村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也較為滯后。為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我們必須要加強對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這項事業中。本文對如何加強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探索和思考
青少年群體是最具生機,最富有朝氣的群體,他們感情豐富,思想活躍,可塑性強,而青少年階段也是一個人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初步形成的階段。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對于樹立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來說至關重要。長期以來,農村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我們工作的薄弱環節,許多家長和老師往往只片面注重對青少年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對于其德育教育卻總是不以為意。在社會不良之風的侵蝕下,一些農村青少年逐漸產生了金錢至上,不思進取的消極思想。有的過早厭學,整日沉迷網絡虛幻;有的好逸惡勞,整日游手好閑;還有的道德淪喪,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做為教育工作者,這些問題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加強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我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學校,而是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配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形式,引導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政治思想理念。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環境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但目前在很多農村家庭中,許多家長都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識,認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學校的事,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對此,家長必須要轉變觀念認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在家庭教育中多花一些時間,多費一些精力;既要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同時也要兼顧孩子的德育教育,使孩子成為思想高尚的人。
2、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相對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從小養成高尚品德情操的作用和影響更大。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青少年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氛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使他們在家庭教育環境中耳聞目染,逐漸養成健康的興趣愛好,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配合學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為了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接軌,更好地開展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家長除了要做好“父母”本身應做的教育工作,還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保持與學校的密切聯系,抽時間多到學校走走,多與老師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表現,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同時積極參加,主動配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1、采取差異化的教育方式
許多農村學校在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都比較籠統,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教育工作中,往往不區分年齡層次,不考慮青少年的認知能力,采取“一刀切”式的教育。雖然從表面看,對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投入不少,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久而久之,使得農村學校的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逐漸形式化。解決此問題,必須要加強對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創新和改進,采取差異化的教育方式。針對青少年群體各成長階段的特點和學習認知能力的強弱,分層、分類教育,合理確定每個群體、每個階段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使青少年易于接受和理解,從而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的滲透性
政治思想教育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強硬灌輸式的教育很難調動起農村青少年的興趣,也難以使他們理解和接受。因此,農村學校應改變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變灌輸式教育為滲透式教育,將枯燥的政治思想教育滲透融入于日常教學和各種活動重,寓教于樂,寓教于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還應多組織青少年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村公益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1、縮小城鄉經濟差異
農村青少年教育方面之所以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地區經濟往往與城市存在較大的差距,很多農村家庭家長經常是長年外出務工,對于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自然也是無暇顧及。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經濟和生活條件的相對落后,使得很多教師也不愿去農村工作,各種社會資源向城市地區的不斷集中,更是逐漸拉大了這種差距。因此,加強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歸根結底還是應從縮小城鄉經濟和教育資源供給的差異入手,采取政策措施,加強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采取各種鼓勵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和企業家到農村去投資、支教,逐步縮小城鄉經濟和教育方面的差距。
2、重點關注留守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問題
加強各級黨政團部門、教育部門和農村社區對農村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視,將妥善解決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一是調動各方力量,在全社會形成一張關愛和監護農村青少年的工作網絡。二是為留守青少年創造健康成長良好環境。比如實行“代管家長制”,發動教師、村組干部、共青團員對留守青少年進行結對幫扶,對他們的思想工作以及學習、生活等給予特別照顧,彌補因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對寄宿在學校的留守青少年學生,實行全方位監護和全過程的管理。
[1]齊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對策研究,2010
[2]成玉善.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和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