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北京培黎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
張慧敏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
在高職院校的學科中經濟學基礎作為經濟管理類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研究其改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針對該課程在目前的課堂實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狀態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通過研究提出經濟學基礎教學的合理性建議和改革方法。
高職院校;經濟學基礎;教學改革
我國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中的經濟管理類專業中對學習經濟基礎科目的授課內容主要都選取的《西方經濟學》,目前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的過程獲取經濟分析的辦法,掌握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同時也可為學習其他科目做好鋪墊,結合不同的情況與經濟理論和現代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對經濟內容和形式培養獨立的分析能力。
(一)經濟基礎課程的內容需要提高改進。在我國高職學院經濟管理類學科中選用的經濟學基礎課程教材多為《經濟學基礎》,其教材主要是對本科學生教材的濃縮,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相對來說缺少主觀內容的設計和對知識體系缺乏全面的分析和創新。另在高職院校中選取的教材出版的周期長,學生要對理論進行死記硬背卻無法客觀的理解經濟學相關的內容,缺乏理解意識同時也缺乏實踐的能力,這種傳課授業的形式往往會導致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
(二)單一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經濟學課程自身的理論性較強而許多教師也會采取“全堂灌”的方式進行,只是進行理論的傳授缺乏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枯燥,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課堂氣氛帶動不起來,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問題。
(三)數學工具無法被學生運用到經濟學學習過程中。經濟學和數學在一定的內容上具有密切的聯系,但數學內容涵蓋內容較枯燥,導致學生對數學反感從而間接導致了對數學和經濟學的排斥和畏懼感。
(四)經濟學學習中質量和任務無法兼顧。現在的教學進度一般將高職院校的課程計劃設計為用一學期六十學時的時間來完成微觀、宏觀兩部分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但因為學時較短,內容較多,教師在完成課程目標的同時很難兼顧到授課的質量。
3.1 以能力本位為教學的出發點
在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基本的出發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從教學思想開始進行,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塑造培養,從能力本位的教學出發點開始。在實施教學內容的具體化的設置對應課程內針對學生所進行的目標和標準,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充分達到課程教學的目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經濟學,產生一定的自學狀態,鼓勵學生多多進行經濟學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通過共同參與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觀察能力、參與能力和分析能力。
3.2 根據學生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
由于西方經濟發展較為發達其經濟學相關的內容也是廣博高深,就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而言應當對經濟制度和體系有基本的認知,了解經濟學的框架滿足學習需求就可以,不必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掌握,而且結合學生學習的時間應對其學習的經濟學科內容進行整體的設計和分割,盡量在課程內容上簡單易懂,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到相關內容并結合學生自有的特點進行學習。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授課時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學生學習的方向去進行調整,并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較為畏懼,尤其涉及到一定的數學定論、定理公式曲線圖表等等,而西方經濟學中卻包含了大量的數學內容。高職院校的學生中有著大部分對高等數學的掌握較差,經濟學相關基礎知識理論的課程大都安排在入學的第一學期,此時恰逢學生的高等數學課程也剛剛起步,所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如在課堂中通過一些曲線圖例數據等表現學習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和掌握,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進行經濟學理論概念的授課目的時用數據圖表曲線等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經濟學學習的理解能力,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更好的完成教學的目標。
3.3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并與現實結合
(1)更多的選擇案例傳授方法。通過案例的分析和解答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從實際中更多的領略經濟學的內容。在選擇案例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選擇過于復雜的同時也要結合課程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的方式主要有穿插式和綜合分析式。穿插式主要是在課堂講解中引入一些實際發生的案例,通過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并通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案例分析理論印證,使得學生在分析理解案例的過程中加深對經濟學的理解。綜合分析式方法即在教師在講解經濟學概念的理論問題后選擇一些具有典型的案例,選取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案例進行分析,如某地房價持續上升的原因和對其采取的經濟辦法等,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增強學生的經濟素養和學習理解能力。
(2)更多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隨著社會發展變化我國目前普遍采取的時多媒體教學方法,即使用互聯網、計算機等相關的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授課程知識的方法。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公式、圖表、曲線等等,結合學生學時較少為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學習速度應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設備,可提高學習效率并加快學習進度。利用計算機影像的顯示,用以圖片、幻燈片、動畫等等方式,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和被接受速度,增強學習效率也可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大大增加了學習和授課的質量。
(3)課程內容與調研結合。在教學內容的具體細節上教室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調研課題,以實質性的情況要求學生對經濟形勢和情況進行分析,在學生親自動手動腦進行參與調研的實際活動中,教師要交給學生如何進行調研活動,怎樣通過調研將情況反應在報告中,并對結果與學生進行探討充分實行學習與實際相結合。
3.4 改變傳統成績核心探索重視實踐能力
重視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要從突破傳統教學中以成績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應建立全面發展的體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通過學習的目的進行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課程目標知識內容也要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向和全面發展的思維能力,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提高現行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要從教學內容的方面進行合理的改進,同時也需要改變提高教學的方法,用全面立體的方法傳授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教學的改革和提高更有利于學生產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充分的教育方法可更高效的改善和提高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質量。
[1]趙霞.對西方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8(4):197-198.
[2]劉記紅.高職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8):73.
[3]張麗梅.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黑龍江教育,2006(3):51-52.
張慧敏(1988-),女,漢族,山西人,英國萊斯特大學碩士,北京培黎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