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娜 楊 歡(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052160)
河北深澤泥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紀曉娜 楊 歡(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052160)
深澤泥模要傳承和發展下去,需依靠政府的扶持、媒體呼吁、藝術家聯盟并對其進行再設計,讓它走進課堂、走進民眾,重新讓大眾接受它、熱愛它。讓深澤泥模不僅僅作為商品,而作為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推動社會的更遠發展。
深澤泥模;開發產品;文化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的遺留,尤其是民間美術類的工藝技術,在逐漸消亡。任何的文化形態,都依附于其所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此,我們必需要有一種文化自覺,必須要借助政府扶持、旅游業等來帶動泥模的傳承與發展。我們更要不斷倡導留住手工藝人的手藝,留住民間美術生存的空間,留住那些民間文化的精神。
2007年底,王亮制作的泥模作品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之后,縣政府鼓勵他繼續傳承和發揚這項民間藝術。深澤泥模在2009年6月列入河北省和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亮被評為河北省和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深澤泥模”的代表性繼承人。王亮說,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他很想建一所泥模博物館,主要以傳習制作“深澤泥模”為主要項目,旨在研究、挖掘、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技藝,既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基地,又是青年學習的教育基地。并希望通過展覽的形式,向人們展示泥模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以及保留這種傳統民間工藝的必要意義。以讓年老的人感受泥模,讓年輕人了解泥模。“喚起一代人記憶的同時,也能給另一代人產生美好的回憶。”
目前國家旅游景點的紀念品、工藝品重復率很高,無法突出當地的特色。深澤泥模圖案可把歷史人物、英雄形象和文物古跡《北極臺》、《永濟橋》等旅游業結合,創造出深澤泥模獨特的系列作品,挖掘泥模玩具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文化風格,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越具有地域色彩的藝術品越容易刺激消費,也越能帶動藝術品的深度開發。
讓深澤泥模走進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推廣和宣傳民間美術的途徑。走到學生之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興趣感以及深入探索研究這種民間技藝的欲望,深澤泥模的傳承人王亮邁出了第一步。在深澤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王亮有一個工作室,他不僅在這里進行泥模的創作,還將泥模作為一項專業課,為職教中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義務授課。現在,他義務教學的定點學校已有河南黃河小學、深澤卓頭小學等近十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孩子們,讓中華文化和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得到傳承并發揚光大。因為學生的傳播力很強,他們擁有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聰明、反應快等學習優勢,孩子們通過認識、學習并開始愛上了這個歷史悠久的民間美術玩具。
近年來,將一些非遺項目引入大學,讓高校肩負起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我們希望培養出的非遺專業人才,不只是精通某一領域或只針對某一個非遺項目,同時還需要具備宏觀的發展觀念和發現問題的意識,成為大視野的專業性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將其傳承發揚下去。目前,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溫州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涵蓋了專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層次的教育人才,以及組建相關的非遺研究中心。北京、浙江、廣州、湖北、大連等地高校,目前都已加入了非遺的保護工作行列,并形成了較具規模的高校非遺人才模式。
深澤泥模,作為傳承多年歷史的工藝美術類玩具,在保護它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同時,如何緊跟時代的腳步,在電子產品充斥的當下,將泥模最初作為玩具的屬性發揮到極致,還孩子們最本真的樂趣,也是一個需要綜合性深入研究的問題。雖然泥模已經被一部分人熟悉,農業博物館也將作品收藏。但是他的外形和構造依舊保持陳舊的樣式,這些和現代社會生活格格不入。因此,要從材料、題材、造型、形式等多方面來進行研究。比如,泥模上刻印的圖像可以呈現多元化,除了刻印一些傳統的肖像外,增加各種紋樣、圖案、花紋等題材,以不同大小、不同紋理、不同造型的泥模作品作為裝飾,形成商品,滲透到大眾的生活中去,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讓人們在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現今社會帶給人們生活的變化,實現傳統與現代手工藝術的共贏。
民間藝術是藝術領域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特有的藝術瑰寶。藝術家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在公開場合或關注度高的媒體呼吁關注泥模藝術。利用藝術家各自的影響力,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來推廣這一藝術形式。藝術家可結合自身藝術領域的特點和風格,對泥模藝術加以解讀、詮釋。創作出更多既具有現代氣息又具有傳統民間意味的、更具新穎的、跨界的藝術作品,通過個展、巡展、聯展、藝術評論、藝術體驗等形式,吸引大眾的眼球,引發更多藝術愛好者和年輕的新銳藝術家的參與。
近十年來,王亮用他的實際行動,對中國民間泥模藝術的執著和偏愛無私奉獻著。大連、唐山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與此同時,他還先后三次,奔赴澳門特別行政區,為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免費藝術傳授;并多次應邀赴美國、韓國等地參加“中國文交流活動”、“河北文化交流周”等大型國際藝術交流活動,身體力行的在傳播,中國所特有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并贏得了外國藝術家們及在場所有的外國友人以及華人、華僑們的一致贊譽。
深澤泥模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是燕趙文化的標本,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然而,由于時間的洗禮,深澤泥模面臨消亡的危機。它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去挖掘、開發、保護和傳承。我們相信,在政府、學校、媒體、社會、民間藝人、大眾的共同努力下,深澤泥模這束優秀的民藝之花,會開得更加燦爛與輝煌。
[1]劉超.文化遺產的商業化現狀及應對策略設想[J].美術學刊,2009(11).
[2]董奕杉.西安民間泥叫叫研究[D].陜西示范大學藝術學院,2014:35-38.
[3]劉繼,寇燕.泥模對兒童審美和教育的影響[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8(4):10.
“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201704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