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柏西(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從情節的沖突看影視劇中的交叉蒙太奇藝術手法
錢柏西(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蒙太奇即是鏡頭的剪輯手法,這種剪輯手法讓電影鏡頭營造出更大的沖突。美國長篇電視劇集與我國的劇集播放方式不同,觀眾對劇集的興趣程度決定了該劇集能否完結,所以故事的情節是否出其不意、引人入勝是關乎劇集“壽命”的關鍵。《西部世界》這部改編自1973年同名電影的長篇劇集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殊的敘事方式,出乎意料的結局。本文圍繞長篇劇集《西部世界》所運用的交叉蒙太奇藝術剪輯手法,探究其魅力所在。
蒙太奇;沖突;交叉蒙太奇;人工智能
影視劇情節中的沖突通常是指什么呢?這種沖突不應該單單指字面意義上的血腥暴力的“沖突”,應該是能夠反應社會生活中的善與惡、新與舊、美與丑之間的可調和或者不可調和的一種戲劇比較,應該看到情節背后所隱藏的寓意。
蒙太奇表現手法往往能夠通過情節的剪輯,讓影視劇集的情節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更大的沖突。
蒙太奇即是鏡頭的剪輯手法,早期電影還無法通過鏡頭的剪輯完成一個完整故事的表達,例如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火車進站》,當電影先驅們發現“剪輯”這一手段的魅力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剪輯手法究竟是先通過剪輯手段再引出蘊含的寓意,還是先有導演的創作意圖再完成剪輯手段產生過爭論。如果把蒙太奇所包含的魅力看作剪輯產生的附加品,那就太忽略電影導演的主觀能動性了,當然在今天,以意志力為先驅,再進行剪輯的藝術創作的思路已經毋庸置疑了,這種藝術手段讓電影鏡頭營造出更大的沖突。唐代畫家張彥遠“意在筆先”的感悟正是藝術化的闡明了蒙太奇剪輯手法的意義所在。
美國長篇電視劇集和我國的劇集播放方式不同,觀眾對劇集的興趣程度決定了該劇集能否完結,所以故事的情節是否出其不意、引人入勝是關乎劇集“壽命”的關鍵。美國電視劇《西部世界》是根據美國197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所改編的長篇劇集,導演描述了在未來世界,人類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娛樂消遣、甚至虐待來滿足自己私欲的故事。人工智能的思想由代碼組成,只有不斷的通過刪除代碼,才能讓人工智能的記憶被刪除或者更改,這種方式讓人工智能有所缺陷,部分人工智能由于程序錯誤對之前所經歷的可怕的經歷無法完全從記憶里刪除,這讓他們深陷記憶和現實的交錯中,并且無法區分自己究竟身處記憶之中,還是活在當下。
這種特殊的記憶方式,為整部影片的交叉蒙太奇藝術手法提供了可能。從而讓影片的沖突藝術化升級,引人入勝。
該劇集有兩條貫穿始終的主線:
A線:一位年過不惑的紳士,在西部世界中不斷對人工智能角色進行慘無人道的虐待,并試圖通過人工智能的頭骨找到一個叫做”迷宮“的歸宿,本該進行秩序管理的工作人員似乎也對其十分忌憚,只能放任其在園區為所欲為,從而造成人工智能世界的混亂。
B線:這條主線是浪漫的愛情故事,來自人類世界敏感且善良的小伙子愛上了園區內漂亮的人工智能姑娘,兩個人跨越人與機器的種族障礙,經歷了一次次生死之旅。
這樣兩條完全不相干的劇情線,一條殘酷冷靜,一條浪漫激情,組成了“交叉蒙太奇”最基本的元素,并跨越整整一個季的劇集,直到劇集快結束之時才揭示,殘忍冷靜的機器人劊子手就是姑娘記憶深處那個善良勇敢的愛人,姑娘的經歷不過是在同一個地點,人工智能特殊的記憶重復而已,這些代碼記憶,讓姑娘仿佛重新經歷一般。
究竟是什么讓善良勇敢的小伙子,經過30年人生的洗禮,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在30年后對曾經的愛人毫不手軟,一心追求西部世界的迷宮盡頭?
交叉蒙太奇正是把這不同時間而同一地點所發生的情節打碎后重新剪輯在一起,讓觀者在不知情中同時了解到不同時期男女主角之間的經歷,并被蒙太奇藝術手法所迷惑,以為AB線的故事是順序發生的,認為女主角終將逃離中年紳士的魔爪,重回愛人的身邊,殊不知這正是導演的障眼法,黑暗與光明,殘忍與善良的對比,讓觀者深切體會到紳士的不擇手段,感受到青年的勇敢魅力,并在結尾處讓AB線重疊,原來一直以來紳士就是曾經的青年,由于園區中女主角的記憶會被一次次清除,在一次次青年對姑娘記憶的呼喚中,他漸漸看清了人工智能永遠無法代替真實的人類,虛擬的感情也終將被新的代碼取代,青年最終被蹉跎成殘忍的劊子手。
AB主線,A線疑點重重,B線輕松愉悅,導演通過交叉蒙太奇表現手法將異時、同地發生的情節交織在一起,這就是交叉蒙太奇的魅力之一,為情節埋下了一個又一個伏筆。其二,交叉蒙太奇的AB事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之所以有了B事件中青年傾注一生的愛的承諾,才會讓他在一次次的呼喚愛人記憶后,疲憊不堪,多么浪漫深刻的愛情也終將被新的代碼所取代,姑娘記憶中的愛人不過就是更新記憶后普通的游客而已,終于,勇敢善良的青年變成了A事件中殘忍的人工智能劊子手。黑暗來自于光明,殘忍起源于善良,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是交叉蒙太奇的獨特魅力。